

疫情下的2022年春季學期,護理學院教育教學工作陸續啟動、穩步推進、有序開展。教育教學走上云端,盡管“教”與“學”的方式發生了重大改革,但育人效果卻依舊落在了實處。
有條不紊:在行動
4月3日清晨,太原小店區突發疫情。學校緊急部署各項任務,工作通知紛至沓來。學院快速反應、系統部署、精心組織,第一時間制定教育教學工作方案。教學科在院領導的指示下及時上傳下達,密切關注師生動態,并跟進解決落實情況。廣大授課教師也勇于擔當、全力投入、精心準備,科學、從容應對教學形式的轉變,全院上下形成教學工作持續改進的完整閉環。

教學形式:勇創新
博采眾長。《急重癥護理學》疫情期間積極研討授課方案,為培養學生應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使教學進度不延遲、教學質量不縮水,實踐課嘗試使用學習通直播的方式,采用案例式的教學方式。杜娟結合臨床典型真實病例的接診、處理、發展,以及突發狀況的處理,把“胸腔閉式引流的嚴重并發癥”和“雙流侖樣反應”給學生進行了精彩的講解,并與學生進行了互動,學生對急診、急救工作及專業知識及技能得到進一步的認識、學習和提高,同時感受到了杜娟淵博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

杜娟還為迎澤校區的同學講解并指導急救知識和技能,為同學們演示了心肺復蘇、簡易呼吸器和體外自動除顫儀(AED)的使用,并現場指導大家實操演練,師生們積極參與并表示提升了自己在突發事件中的自救和自護能力。

線上線下教學都有杜娟的身影,疫情防控的一線也從不缺位。

翻轉課堂。《婦產科護理學》郭曉琴、冀靜采用課堂翻轉的形式,課前教師將設計的案例在E教學平臺發布,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并將討論結果以ppt的形式分享,教師點評,同學互評,培養學生評判性思維和臨床決策能力,實現了形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的教學評價模式,提高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了專業理論與專業實踐的結合。

《婦產科護理學》從本學期聘請臨床醫生進行部分專科知識教學,從而形成了以培養專科崗位勝任力及自我護理能力為基本點,護理教學為主,臨床醫生參與教學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為輔的教學模式。
婦產科護理學實踐課以“PPT教學+操作視頻+模擬練習”相結合的模式展開教學。線上直播介紹專科實訓內容的相關問題及操作過程,操作視頻觀看增加了對專科操作的直觀印象,通過模擬練習進一步熟悉操作技能。
同學們在宿舍把毛絨玩具當模擬嬰兒,練習如何正確的抱寶寶和嬰兒撫觸。
高效合作。《兒科護理學》教研室教師團隊張惠蓉、楊紅瑞、郭陽艷經常奔赴抗疫一線,臨床工作之余還及時研究調整教學內容,并邀請科室主任講解護理教學過程中理解有難度的知識點。王曉紅主任的講解讓同學們對兒科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機理和診斷有更深刻的理解。


混合式教學。《護理美學與護理禮儀》課程,鄭潔開設了“我眼中的美”線上主題課堂,采用翻轉教學、任務驅動、自主探究式學習,通過“線上PBL小組活動+課堂在線分享”的形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教學目標得到創造性地實現。

課堂上同學們評論區的暢所欲言,展現出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靈的溝通,使原本沉悶的線上課堂氛圍活躍了起來,在線上構筑了師生自由對話的平臺。師生的“笑臉全家福”合影預示著精彩的“美學之旅”仍將繼續。
課程思政:不缺席
《護理學基礎》在講授“環境”這一部分內容時,柳彥為調動同學們自主學習的能力,采用“課堂講授+小組學習+學生互評”的形式,讓同學們根據上課內容分析自身所處的內外環境以及環境變化對健康與疾病的關系,尤其是在疫情突發的情況下,作為一名大學生,如何以校為家、與校擔當,共同維護我們的環境安全。同學們以宿舍為單位進行了自主學習,制作了圖文并茂的作品,并通過在線互評的方式進行了交流與展示。
同學們通過小組討論與合作,一方面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提高了同學們對于保護環境的認識與義務,更能深刻剖析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在疫情來臨時做好自己應做的防護與堅守,與校擔當、共克時艱,維護校園安全。

柳彥在講授“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這一內容時,基于太原市疫情突發的情況,讓同學們收集了解陽性病例的傳播情況,繪制傳播鏈并思考如何預防與控制疫情傳播的發生。采用“課前調研+課堂分享”的形式,在課堂上讓同學們進行了連麥互動。通過對疫情傳播事例的分析,同學們扎實掌握了傳播鏈的三大要素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并且認識到在預防與控制感染發生時做好隔離防護和遵守疫情相關規定的重要性。
《健康評估》任清麗在授課前一天因為學院緊急調派,協助迎澤校區兩位發熱同學校外就醫,到晚上快11點返回。正好與第二天需要講授心理與社會評估內容相契合,所以在充分備課,將案例標準化后,作為課程思政內容應用到“健康行為”評估這一內容中,運用觸手可及的事實引導學生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要全方位、多角度思考問題,運用恰當的心理社會評估方法更好的了解自己和身邊的人,努力做到身體健康、心理平衡、社會適應良好。

副院長郭錦麗身兼第二醫院護理部主任一職。自疫情發生來,她每日駐守醫院,一邊指揮協調全院護士的抗疫工作,一邊保證院內各科室的護理工作正常運轉,還時刻不忘在校學生,將疫情防控和教學工作安排妥當之余親自給學生直播授課。她深知,封閉在校的學生更需要知識的滋養。實習生面臨畢業和就業的雙重壓力,她為同學們講授了作為一名準畢業生即將步入工作崗位需要做好哪些準備。她從專業素質、自身修養及應聘技巧多方面悉心為同學們答疑解惑。

教學效果:有保障
隨著教學形式的轉變,學校在學習通授課平臺及時開通了線上巡課???。護理學院督導委員會堅持以督促教、以督促學、以督促管、以督促建,每日登錄大數據平臺,通過查看教學動態、觀看教學直播、課程資源建設等方式進行督導和巡課,并及時與授課師生反饋改進意見,保證線上教學秩序規范有序,并促進了我院線上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的建設,有效保障了學院教學質量。
育人:我們永遠在路上
疫情突發以來,護理學院院領導高度重視,嚴密部署。學院領導和教研室主任大多身兼醫院防疫重任,她們或前線指揮,或幕后堅守,將疫情防控、教學管理、學生管理等各項工作安排的有條不紊。

學院專兼職教師緊密團結,奮戰在教學主陣地、抗疫主戰場的一線。她們線上是學生追隨的“當紅主播”,線下是老百姓仰慕的“抗疫使者”,一肩挑著疫情防控和為人民健康服務的重要職責,一肩扛著培育未來接班人的重要責任。她們重任在肩,任重道遠,她們“疫”不容辭、共“課”時艱,托舉著南丁格爾的明燈,代代相傳。培育未來的APN是學院人才培養的總目標。學院始終堅守教育初心,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勇于探索培養路徑,科學創新培養方法,努力培養新時代高質量護理人才,為國家衛生健康戰線持續輸送高品質人才資源。
(圖文/柳彥、任清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