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普查及宣傳教育是高?:狹Α翱掛摺鋇鬧匾換?。為疏導疫情期間大學生心理問題,引導學生科學地認知疫情、合理地調節不良情緒,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健康和諧發展,進而全力筑牢抗“疫”心理防線,從今年2月開始,護理學院2019級基于多種網絡平臺,充分利用所學心理學知識,為學生開展了一場線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找準根源,制定策略
疫情發生后,尚未接受專業教育的大一學生的焦慮、恐懼等心理問題日益暴露,且較其他年級更加突出。思想政治輔導員敏銳地發現了這一點,并在與學生溝通時找尋根源,認真分析原因清晰工作思路后迅速組建團隊,以期形成年級、班級、宿舍三級聯動的心理危機預防和快速反應機制,同時完善心理危機干預工作預案,探索將以預防與發展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融入學生網絡日常的有效途徑,評估并了解學生身心發展狀況,做好對心理危機學生的跟蹤服務,豐富學生線上活動,做好疫情時期的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工作。在活動開展期間,充分發揮學生干部在輔導員和廣大學生之間的橋梁作用,促進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能力。

創新方法,精準實施
學院立足學科優勢,創新成立了線上“大學生心理成長俱樂部”和“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小組”。小組成員涵蓋年級學生會干部、各班班長、各宿舍宿舍長以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感興趣的學生共百余人。分別以“分享快樂·分擔憂愁”和“繼承優秀傳統文化,提高醫學生人文素養”為宗旨,利用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學生廣泛參與到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中,在一張一弛中舒緩心理壓力,在真聽真看中領悟傳統文化,在真知真學中傳承優良精神,活動形式包括心理健康知識宣講、心理游戲、讀書會、心語沙龍、個體咨詢、電影心理賞析、誦讀、寫作、攝影、微電影、短視頻(快手、抖音)、快閃等;顒拥拈_展受到學生的一致好評,同學們表示,此次心靈之旅讓自己更加充滿信心,同時也激勵自己為抗疫貢獻青春力量。
堅持陪伴,收獲成效
輔導員是大學生的心靈滋養師,是他們前行路上的指引者、鼓勵者和陪伴者。為隨時關注和掌握疫情期間學生居家的身心發展狀況,輔導員利用三條途徑全面展開對居家學生的心理狀態摸排。第一條途徑是發動各級心理委員(班長—宿舍長—宿舍成員)逐級聯絡表達關心,詢問學生存在困難和居家狀態;第二條途徑是建立湖北籍學生微信群,對高應激反應地區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心理教育;第三條途徑是單線聯系在庫學生的實時狀態,避免曾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在特殊時期再次發生心理問題。在日常交流中,郭翠梅經常利用線上平臺為學生提供居家建議。新的心理測評結果顯示,護理學院2019級本科生具有焦慮、恐懼等心理問題的學生占比大大下降。

使命在肩,預防為先
《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強調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要堅持“發展性與預防性相結合”的基本原則。大學生心理教育是一條必須堅持和前進的道路,重視心理問題的及時疏導,加強心理危機預防干預,最大限度預防和減少嚴重心理危機個案的發生是每一個輔導員的應盡的職責。鑒于此,護理學院各年級利用QQ群、微信群、朋友圈多種平臺,將分享官方推文、視頻短片、心理熱線等多種形式相結合,不斷開拓線上活動新形式,推進線上活動的持續進展,包括“每日國學60S誦讀”活動、主題班會、年級公眾號推文、錄制疫情期間的自我心理防范方法短視頻等,截至目前共開展線上活動20余次,指導學生撰寫文章40余篇,公眾號推文20余篇。
通過開展此次疫情期間居家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一方面可以為思想政治輔導員在開展大學生心理教育活動上提供新的思路,另一方面使得護理學院2019級大一新生居家學習期間心理狀況整體表現良好,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堅決服從學校安排,認真履行學生本職。學生表示自己的心理應對能力得到極大提高,這將對其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產生長遠積極影響。
(圖文/郭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