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7日,c7c7.app曹濟民/周鑫團隊與清華大學基礎醫學院/北京生物結構前沿研究中心向燁課題組合作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在線發表了題為“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polymerase-catalyzed FAD capping of hepatitis C virus RNA”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利用X射線晶體學技術,揭示了丙型肝炎病毒(HCV)RNA 5′端合成FAD帽的分子機制,為HCV 防治提供了新的理論補充。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可引起急、慢性丙型肝炎,以及肝細胞癌。到目前為止,全世界有超過1.5億人感染HCV,并且每年有300萬至400萬HCV 感染新發病例。多數HCV感染者早期無明顯癥狀,但病毒會在幾乎沉默狀態下持續損害肝臟,并導致肝硬化、肝癌等嚴重后果。每年全球HCV相關死亡人數約50 萬, HCV也被稱為“沉默殺手”。HCV是一種單股正鏈RNA病毒 (+RNA),屬于黃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屬。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六種不同基因型HCV的負鏈RNA(-RNA)5′末端存在FAD帽結構,而特定基因型HCV的正鏈RNA(+RNA) 5′末端也存在FAD帽結構。FAD帽可幫助HCV RNA逃逸RIG-I介導的先天免疫識別,這很可能是HCV隱匿感染的主要原因。
HCV基因組RNA的復制依賴于其編碼的非結構蛋白5B(NS5B)。NS5B與HCV +RNA的3′端結合,啟動互補鏈HCV -RNA的合成。合成的HCV -RNA隨后作為NS5B的模板,生成新的HCV +RNA,從而實現病毒基因組的復制。HCV NS5B 可無需外源引物從頭合成其基因組RNA。在體內NS5B啟動的從頭合成過程中,RNA模板以及啟動核苷酸和進入的核苷酸被容納在活性位點,合成初始二核苷酸引物。隨后核苷酸的摻入會誘導NS5B發生構象變化,使引發元件PE退出活性中心,并促使NS5B轉變為持續延伸狀態持續復制。在體外復制實驗中,NS5B 可直接利用FAD而不能利用單個核苷酸啟動HCV RNA的合成。
本研究解析了HCV RNA聚合酶NS5B以FAD作為起始核苷酸從頭合成RNA(de novo initiation)、引物引發(primed-initiation)以及延伸狀態下(elongation)的復合物結構。通過對這些復合物結構分析,以及一系列生化研究證據,表明引發元件PE的β loop中氨基酸殘基M447和Y448直接與FAD的核糖醇基團相互作用,是NS5B起始階段特異性識別FAD的關鍵元素。此外,FAD的腺嘌呤基團與HCV 基因組3′端的尿嘧啶形成堿基互補配對,是其被添加在不同基因型負鏈RNA(-RNA)5′末端的決定因素。進一步分析發現,在HCV RNA加FAD帽的延伸階段,NS5B的C端linker中的W550與FAD的異咯嗪環相互作用,穩定了5′端的FAD帽結構。這種相互作用進一步誘導了產物鏈的構象變化,形成了一種尚未被觀察到的、獨特的RNA雙鏈延伸中間態,利于RNA雙鏈以不對稱的運動模式進行延伸(圖1)。本研究不僅為開發靶向HCV 的新型治療藥物提供了理論指導,同時由于FAD非典型帽有幫助逃避宿主免疫的功能,這一性質也可能被應用于開發新型mRNA 修飾方法,助力mRNA疫苗及治療性藥物的發展。
該項工作由c7c7.app教授/c7c7.app-清華大學醫學院前沿醫學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王德平主導,在清華大學團隊協助下完成。我校細胞生理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曹濟民教授、周鑫教授和清華大學基礎醫學院/北京生物結構前沿研究中心向燁教授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我校細胞生理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王德平教授和2019級直博生趙蓉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上海同步輻射光源和清華大學中國蛋白質科學中心(北京分中心)提供了設備支持。該項目得到了c7c7.app-清華大學前沿醫學協同創新中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的資助。

HCV的RNA聚合酶NS5B催化RNA 5′端加FAD帽的分子機制示意圖
初審初校:封啟龍
復審復校:張 宇
終審終校:王 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