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單位作為第二完成單位完成的下列項目擬申報推薦2019年度華夏醫(yī)學科技獎,特進行公示。公示期:2019年4月3日至 2019年 4月12日,公示期內如對公示內容有異議,請您向科學技術處反映。
聯(lián)系人及聯(lián)系電話:王靜,3985329
附:公示內容
項目名稱:抗G蛋白偶聯(lián)受體自身抗體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相關機制探究
完成單位(含排序):首都醫(yī)科大學、c7c7.app
完成人(含排序):劉慧榮、張?zhí)K麗、王雯、王麗、閆莉、杜蕓輝、左琳、楊曉麗、趙榮瑞、呂婷婷
項目簡介(600—1200字,與申報推薦書“項目簡介”一致):
由G蛋白偶聯(lián)受體自身抗體介導的免疫機制在各種原發(fā)性、繼發(fā)性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1995年以來,劉慧榮教授及其領導的科研團隊對此進行了系列研究,首先發(fā)現(xiàn)并闡明了擴張性心肌病、高血壓、冠心病、肺心病等病理改變中均可以出現(xiàn)血管緊張素Ⅱ1型受體(AT1-R)、β1腎上腺素受體(β1-AR)、α1腎上腺素受體(α1-AR)和M2膽堿受體(M2-R)等多種G蛋白偶聯(lián)受體自身抗體的高表達。這些自身抗體均可通過激活相應受體,促進細胞凋亡、改變離子通道特性和細胞自噬等機制加重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這些研究為臨床治療相關疾病時更有針對性的制定治療方案提供了直接的實驗依據(jù)和理論依據(jù),即治療血清抗G蛋白偶聯(lián)受體自身抗體陽性的心血管疾病時,可以通過給予相應受體阻滯劑、抗凋亡制劑、離子通道阻斷劑和提高自噬等手段,減輕該類抗體對心血管組織的損害,促進心血管功能的恢復。
到目前為止,就該課題系列研究內容,課題組先后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5項、衛(wèi)生部和教育部基金各1項、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2項,科技部項目1項、國家自然基金青年項目1項、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項目2項,山西省和其他類型基金12項;多次組織和參加國際會議,包括1995年組織在中國太原召開首次國際心血管受體免疫學學術會議,2001年在日本第十屆國際心血管學術會議上做大會發(fā)言,2005和2008年在美國心臟協(xié)會年會(AHA)做大會發(fā)言;2011年基礎心血管科學2011科學會議作展板展示;2015年在第五屆國際臨床與實驗心臟病學會議作壁報展示;2016年在AHA會議上分別作口頭匯報和壁報展示等。
發(fā)表和已接收科研論文68篇,其中SCI收錄英文論文28篇。經(jīng)檢索,在影響因子(IF)6.278的J Am Coll Cardiol(2002;39,11:1866-73)發(fā)表的《Relationship of Myocardial Remodeling to the genesis of serum autoantibodies to cardiac β1-adenoceptors and M2 acetylcholine receptors in rats》他引頻次達到26次,在Autoimmunity.(1999;29:43-51)發(fā)表的《Screening of Serum Autoantibodies to Cardiac β1-adrenoceptors and M2-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 in 408 Healthy Subjects of Varying Ages》他引頻次達到36次。
相關成果“β1受體自身抗體對家兔心血管系統(tǒng)作用的動態(tài)研究”、“β1和M2-R自身抗體檢測用試劑盒的研制”、“心肌重構與血清抗β1受體自身抗體的變化趨勢及臨床意義的研究”于2001年被山西省科技廳分別鑒定為國際領先、國內領先和國際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