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納米材料作為藥物的載體被批準應用于臨床,給癌癥的治療注入了新的希望。目前,已有多種納米載藥系統被批準應用于臨床。然而,由于納米材料的毒性、生物相容性等問題,使臨床應用受到了限制。
近日,由我校主持完成了一項構建新型納米載體的研究。該研究選用人體內源性天然物質黑色素,合成了一種新型安全無毒、生物相容、小尺寸的黑色素納米顆粒(MNP)。利用該MNP可吸附化療藥物和金屬離子的特性,MNP加載了抗癌藥物索拉菲尼和核素64Cu,并結合自身的光聲特性,實現了PET和PAI雙模態分子成像引導下的腫瘤化療,這種新穎的多功能納米探針整合藥物靶向運輸、藥物治療、雙模態分子成像和療效監測等功能于一體,既可以用于腫瘤的成像,同時又能實現圖像引導下的癌癥治療和療效的監測。
該研究成果有望成為一種新型的多功能納米制劑用于癌癥的診療一體化,推動納米載體向臨床轉化具有現實意義。
該研究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在了國際著名期刊Adv Mater上(I區,IF=17.49),由我校第一醫院張瑞平博士主持完成。
原文: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1502201/f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