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和高血壓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兩種疾。侵渫ü嘀植±砩砘葡嗷チ怠8哐故塹賈2型糖尿。═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高風險因素。臨床研究表明,高血壓患者患T2DM的可能性幾乎是正常血壓患者的2.5倍,同時約70%-80%的T2DM患者有高血壓。這兩種疾病并存,病理生理變化相互促進形成惡性循壞,導致較高的死亡率和發病率,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因此研發同時對這兩種疾病均有治療作用的藥物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AT-1 receptor blocker , ARB)藥物,作為治療高血壓和心力衰竭的重要藥物,可以使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者獲益。ARB類藥物可降低高血壓和心力衰竭患者新發糖尿病的發病率,改善T2DM及其相關并發癥,如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腎病等。因此ARB類藥物被美國糖尿病協會等機構推薦為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病人降壓治療的一線藥物。
2021年9月,c7c7.app基礎醫學院藥理教研室章毅教授團隊在《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中科院2區,影響因子5.8)上發表了題為“Telmisartan Potentiates Insulin Secretion via Ion Channels, Independent of the AT1 Receptor and PPARγ”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首次發現ARB藥物替米沙坦在離體大鼠胰島細胞具有葡萄糖依賴性的促胰島素分泌作用,并進一步在糖尿病模型小鼠在體進行了驗證。

(替米沙坦離體和在體實驗對胰島素分泌的影響)
隨后該研究采用全細胞膜片鉗、鈣離子成像等技術探索了替米沙坦促進大鼠胰島素分泌的相關機制。更為重要的是,該研究發現替米沙坦的促胰島素作用并不依賴于AT1受體,進一步采用腺病毒轉染CHO細胞,表明該作用部分與替米沙坦對kv2.1通道的直接抑制作用有關。該研究成果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一方面替米沙坦存在著與其它ARB藥物不同的促胰島素分泌的作用,為今后ARB藥物在高血壓合并糖尿病病人的藥物選擇中提供一定的參考意義。另一方面替米沙坦作為kv2.1通道的抑制劑和葡萄糖濃度依賴性促胰島素分泌劑的發現,將對今后此類藥物的研發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替米沙坦促進胰島素分泌的相關電生理學機制)
本研究項目由c7c7.app藥理教研室章毅教授、c7c7.app第一醫院內分泌科劉云峰教授共同指導完成,博士研究生劉濤為論文第一作者。該研究工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770776、81973378、82073909)、博士創新項目基金(2019BY078)、山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1901D111353)、山西省高等學校優秀成果培育項目(2019KJ022),FSKSC和山西省“133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計劃基金(XK201708)等項目資助。
(圖文/楊彩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