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細胞生理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曹濟民教授團隊發表的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綜述(Mei-Yue Wang, Rong Zhao, Li-Juan Gao, Xue-Fei Gao, De-Ping Wang, Ji-Min Cao. SARS-CoV-2: structure, biology, and structure-based therapeutics development. 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 2020 Nov 25;10:587269. doi: 10.3389/fcimb.2020.587269),于近期入選ESI高被引論文和熱點論文。

(引用頻次檢索報告)
該文于2020年11月25日發表于中科院分區2區期刊《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IF=5.293),研究生王美月和趙蓉為共同第一作者,王德平和曹濟民為共同通訊作者。截至2022年5月30日,Web of Science記載該文已被引152次,其被引頻次已進入Microbiology學術領域最優秀的 0.1% 之列;ResearchGate記載該文已被引224次。

(SARS-CoV-2刺突蛋白的一級結構以及低溫電鏡結構示意圖)
目前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2型(SARS-CoV-2)感染仍然在全球肆意盛行,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社會穩定以及經濟發展所造成的威脅超乎想象。經過全球科研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目前已有藥物和疫苗相繼研發并用于臨床,了解SARS-CoV-2的生命邏輯以及病毒與宿主的相互作用可能是抗擊SARS-CoV-2的關鍵。

(抗體與SARS-CoV-2受體結合域/刺突蛋白所形成復合物的晶體結構)
針對該問題,該文簡要綜述了SARS-CoV-2的研究進展,包括COVID-19的流行情況和流行病學特征;并進一步討論了SARS-CoV-2的生物學特性,包括SARS-CoV-2的起源、進化和受體識別機制。重點介紹了SARS-CoV-2的蛋白結構和基于結構的治療方法,包括抗體、抗病毒化合物和疫苗,并指出了SARS-CoV-2研究的局限性和發展前景。該綜述提供的信息將有助于全面理解SARS-CoV-2病毒與宿主的相互作用,期望為全球抗擊SARSCoV-2感染做出貢獻。
(圖文/王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