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教授、教育研究院院長別敦榮)來源:
《中國高教研究》
評估是國際高等教育領域保障高校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 重要機制。我國開展高等教育評估工作已有30多年的歷史,大規模、 全覆蓋、周期性的高等教育評估進行了兩輪。第一輪是2003—2008 年開展的普通高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以下簡稱“水平評估”), 除2000年以后新建的本科高校外,其他本科高校都接受了評估;第 二輪是2013—2018年開展的普通高校教學工作審核評估(以下簡稱(“審核評估”)。截至2018年7月,全國共有560所高校參加了審核評估,其中,由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組織實施的有143所(含 地方委托高校),由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或第三方評估機構組織實施 的有417所。水平評估對改善我國高校辦學條件,建立和維護正常的 教學秩序,提高高教界和社會公眾的質量意識發揮了積極作用。審核 評估不僅促進了我國高校本科教育教學改革與建設,對保證和提高人
才培養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對完善我國高等教育評估制度,建構“五位一體”的質量保障體系具有深遠的影響。經過兩年多的研究 和多方征求意見,形成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方案 (2021—2025年)》(以下簡稱“審核評估方案”)經教育部黨組審議批準實施。綜合來看,審核評估方案特點突出、特色鮮明、亮點迭出,它貫徹了全國教育大會和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 神,符合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總體趨勢和根本要求,可以預見, 它的實施必將進一步促進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水平和質量,促進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健康發展。
一、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的特點
我國高等教育評估是政府行為。審核評估是由教育部統一領導,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以下簡稱“評估中心”)組織,省級 教育行政部門統籌,部分第三方評估機構參與,以高校自我評估為基 。員究平逃萄Чぷ鶻猩笠椴⒆齔銎蘭鄣鬧柿勘U匣疃。經過 上一輪的實踐摸索,審核評估已經形成一整套自上而下的組織體系和 工作流程。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既有對上一輪方案及其實施經驗的繼承,又有根據新時代國家高等教育發展形勢和政策要求進行的制度創新,具有激發高等教育創新發展動力,促進高等教育實現內涵式、高質量發展,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作用。概而言之,審核評估方案具有三大特點,即方向性、目的性和可行性。
1.方向性,具體表現為政策性、規律性和時代性的統一。評估是 一種基于事實的價值判斷,它通過對有關事物的價值判斷發揮導向和 激勵作用,為人們的行為導航。高等教育審核評估是由評估中心組織 開展的對高校本科教育教學工作和人才培養質量進行的價值判斷,旨 在引導和激勵高校加強本科教育教學工作,提升師資教學水平,創新 人才培養體系,改善教育教學條件,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導向和激勵的標準主要有三個來源: 一是國家高等教育政策;二是高等教育基本規律;三是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需要。審核評估方案將三者統一
起來,搭建了評估的總體架構。
審核評估方案體現了國家高等教育政策精神。教育是國之大計、 黨之大計。高等教育是國家經濟產業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的引擎,高 等教育發展與黨和國家的事業息息相關,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發展高等 教育,擘畫了高等教育發展藍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從人口大國 邁向人才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對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 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 候都更加強烈。黨中央做出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戰略 決策,就是要提高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水平,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為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教 育部制定了一系列指導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政策,全面加強黨對高等 教育工作的領導,堅持立德樹人,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堅持 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出臺“新時代高教40條”、啟動“六 卓越一拔尖"計劃2.0,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 深化綜合改革,以促進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這些政策在審核評估方案中受到了高度重視,被置于綱領地位,政策
的核心訴求被作為關鍵要素予以考察。
審核評估方案反映了高等教育發展規律。高等教育健康持續高質 量發展必須遵循自身規律,不能以經濟、政治等其他規律代替教育規 律。教育有兩條基本規律: 一是外部關系規律,即教育必須與社會經
濟、政治、文化等相互適應;二是內部關系規律,即教育內部各要素相互適應、相互協調,與學生的身心發展相適應。高等教育發展必須 遵循基本規律,保持與社會發展同頻共振,適應學生身心發展特點。 歷史的經驗教訓表明,什么時候比較好地遵循了基本規律,高等教育 發展就比較好;什么時候違背了基本規律,高等教育發展就不盡如人 意,甚至出現破壞性的結果。審核評估具有引導高等教育發展方向的 作用,審核評估方案比較好地反映了高等教育規律要求,不僅將高等 教育與社會相互適應、與學生的身心發展相適應的要求納入了考察范圍, 而且還將其置于重要位置,要求從多層次多角度予以考察。
審核評估方案反映了新時代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需要。改革開放以 來,我國高等教育持續積極發展,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高等教育 發展進入了新時代。據統計,2019年我國高等教育總規模超過4000 萬人,毛入學率超過了50%。就規模而言,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已經進 入國際公認的普及化階段,高質量內涵式發展是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 的現實需要。實現高質量內涵式發展,高校必須轉變發展方式,狠抓 學科專業結構優化和質量提升,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進課堂 革命,革除傳統教學的弊端,建構適應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要求的人 才培養體系。審核評估方案從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需要出發,以促進高校內涵建設與高質量發展為核心,設計了一系列考察項目,著重考察高校教育教學與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要求的吻合度。
2.目的性,具體表現為繼承性、現實性和前瞻性的統一。評估是一種有目的的活動,評估的目的有直接和間接之分,也有短期和長遠之分。高等教育審核評估的目的既是多樣的,又是統一的,集中體現在審核評估方案明確的目的性上。審核評估方案從形式到內容都表現 出對歷史的繼承,對現實的關切,對未來的追求,將繼承性、現實性 和前瞻性有機地統一起來,使評估的目的更加具象,更加合理,更容
易為評估主體所理解和掌握,有助于評估工作的開展。
審核評估方案繼承了高等教育評估的經驗和傳統。高等教育評估 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全球性的高等教育治理手段,有些國家的高等教育 評估開展得比較早,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教學評估體系。有研究 表明,國際高等教育評估已進入第四代,更多地強調多元價值、全面參與和共同建構。我國開展高等教育評估已有30多年的歷史,制度化的評估也有近20年了,從高校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到審核評估,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包括高校自我評估、政府組織的院校評估(包 括合格評估、審核評估)、行業參與的專業認證與評估、國際評估和 以數據庫為基礎的常態監測“五位一體”的質量保障體系。審核評估 方案不是另起爐灶,而是充分借鑒了國際高等教育評估經驗和我國高 等教育評估的傳統,完成了國際經驗的本土化,評估傳統的現實化,使國際經驗和評估傳統融入了審核評估方案的內核。
審核評估方案反映了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現實關切。我國高等教 育發展創造了世界奇跡,不僅在超大人口規模的情況下用最短的時間 實現了從精英化向大眾化再向普及化的跨越,而且用較小規模的總支 出和很低的生均支出支撐了世界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大規模普及化 的高等教育發展有其自身的需求,內涵式發展、轉型發展、分類發展、高質量發展是所有高校都面臨的重大課題,是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關切。在審核評估方案中,不僅從總體上融入了內涵式發展、轉型 發展、分類發展和高質量發展要求,而且還對高校教育教學的現代化、 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具體的指標或觀測點,從而使審核評估方案接地
氣,具有強烈的現實指導意義。
審核評估方案反映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藍圖。我國高等教育走出 了一條自主發展的道路,前景更加光明。為提升我國教育發展水平、 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奠定長遠發展基。持醒、國務院做出了開
展“雙一流”建設的重大戰略決策部署:到2020年,中國若干所大學和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學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 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高等教育整體實力顯著提升;到21世紀中葉, 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數量和實力進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強國。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藍圖正 在付諸實施,國家鼓勵和支持不同類型的高水平大學建設和學科差別 化發展,各項建設任務逐步展開。 一流本科教育是國家高等教育藍圖 的底色,本科教育強,則高等教育強。審核評估方案將整體提升我國 高等教育質量作為評估的根本目的,采取分類評估的方式以促進不同 層次不同類型的高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以推薦評審“卓越本科教育教學高校"樹立優質本科教育的典范。
3.可行性,具體表現為共性、群性和特性的統一。我國已經建立 了一個規模超大、層次類別多樣、結構復雜的高等教育體系,對這個龐大的體系組織開展全面評估本身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審核評估方案充分考慮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現實狀況,合理地處理了高等教育的共性、群性和特性的關系,使其有機統一,有助于增強評估的有效性與可行性。
審核評估方案體現了國際高等教育評估的共性趨向。評估已經成 為國際高等教育治理的重要手段,世界主要國家都在積極運用評估改 善高校教育教學,促進高等教育健康發展。從最初在比較有限的范圍 內對高校辦學的某些方面進行評估,發展到現在對所有高校進行綜合 性評估;從最初更多地注重對教師個人教學行為的評價,發展到現在 對教育教學全要素的評估;從最初主要基于考察人才培養的實際狀 況,發展到現在主要為了整改和完善,以追求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教 育;從最初主要是為了保證底線質量的評估,發展到現在側重持續改 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評估;從最初主要是同行之間進行的質 量保證活動,發揮到現在高校同行、政府、社會等各方參與的質量治 理行動,國際高等教育評估走過了不平凡的發展之路。我國高等教育 評估源起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高等教育治理改革,興盛于高等教 育大發展的21世紀初期,審核評估方案充分吸收和借鑒了國際高等教育評估發展趨勢,在總結我國自身評估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進行了積極的發展探索,實現了國際共性趨向與我國高等教育現實發展需要的有機結合。
審核評估方案體現了分類指導分類發展的要求。改革開放以來, 我國高等教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同層次水平、不同類別形式的高等教育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建立了一個結構復雜的龐大體系。在普及化階段,分類發展是高等教育走向成熟的必然選擇,是建立完 善的高等教育體系的根本要求。審核評估方案為不同類型高校的教育 教學設計了相應的評估指標體系,且參與什么類型的評估由高校自主 選擇確定。這種聚類評估的方法更有針對性,評估結果的信度和效度 更高。它將極大地調動高校分類發展的積極性,相關指標體系將為高校校準發展定位,加快建設與發展提供明確的指導。
審核評估方案體現了以高校為基礎的評估理念。高校是高等教育 的專門組織,全社會高等教育工作的基礎在高校,國家法律政策和治 理手段需要通過高校的主動作為才能轉化為教育教學實踐,才能對人 才培養發揮促進作用。調動高校的積極性,發揮高校的主體作用,是 評估功能得以實現的必要條件。高校辦學有共性,還有群性或類性, 更有個性。共性是所有高校在履行功能以及相關辦學體制機制上所具有的相似性,群性或類性是不同類型高校在辦學上所具有的共同特點,而個性則是各高校在自身發展歷程和實際辦學環境條件中所形成 的特殊性。每一所高校既有所有高校的共性,又有其特定類型高校的 群體特征,更是它自己,有它自身的發展歷史、辦學環境、資源配置、 功能選擇和辦學模式。任何一所高校要發展好,既要遵循共性,又要 尊重群性,更要發揮個性。審核評估方案實現了以高校為主體,重視 發揮高校在自我評估、建設、管理、改革和整改中的特殊作用,使整個評估過程與高校的辦學發展相向而行,從而達到審核評估的目標。
二、 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的特色
新一輪審核評估在繼承和弘揚以往評估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和國家總體戰略,編制了新的評估方案,以更 有效地發揮評估的功能,達到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以評 促強的目的,引導高校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內涵式發展、 特色發展、創新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養德 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與上一輪評估方案相比,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有四大特色。
1.分類評估。評估的導向作用不僅表現在具體的評估活動上,而 且還表現在評估方案或標準上,且后者的作用更加突出,因為它是評 估人員開展評估活動的基本依據和遵循。上一輪評估創造性地提出了 “五個度”的總原則,即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度、社會需求的適應度、 師資和條件的支撐度、質量保障運行的有效度以及學生和用人單位的滿意度。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在進一步深化“五個度”總原則的同時,更將評估的重心導向教育教學的深水區,更加重視突出人才培養的中 心地位,確保本科教育教學的核心地位;以學生發展為本位,強化學 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推動人才培養范式從“以教為中心” 向“以學為中心”轉變。這些都是針對所有高校本科教育教學工作的 要求,更加難能可貴的是,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沒有止步于此,而是 進行了大膽的設計,將高校分類發展、分類指導思想體現在評估方案 中,形成了“兩類四種”評估方案,使分類評估制度化,為不同類型的高校提供了適用的辦學依據。分類評估有利于引導高校各安其位辦學,注重內涵建設,謀劃特色發展;有利于高校在自我評估中發揮自主性,結合自身發展愿景和定位,量身定制評估指標,更明確地發現自我,更準確地對自身教育教學做出評價;有利于政府部門和評估機構根據高校類型進行精準評估與指導,為高校提供更適切的服務。
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將全部參評本科高校劃分為兩類,并為兩類 高校分別編制了評估指標體系: 一類是質量保障能力評估指標體系, 另一類是包含“三種套餐”的審核評估指標體系。實際上,“三種套 餐"是針對三種類型高校編制的。所以,整體上就是“兩類四種”評 估方案。質量保障能力評估適用于少數辦學定位為世界一流高校,其 教育教學理念和改革舉措具有代表性、先進性。上輪審核評估后,其 整改成效顯著。對這類高校,審核評估的重點是其本科教育教學質量 保障能力及教育教學綜合改革舉措與成效。“三種套餐”之一適用于 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主的高校,之二適用于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 高校,之三適用于第一次參加審核評估的高校。“三種套餐”高校可自。康腦謨詒Vぁ拔甯齠取鋇氖迪,重點在于促進高校本科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面改善。
2.分級負責。我國已經開展了兩輪大規模高等教育評估工作,在 普通高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評估中心發揮了主導作用,從編 制評估方案到所有被評高校評估工作的組織實施,都是評估中心完成 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主要發揮督導作用,對省屬高校迎接評估中心 組織的評估予以指導和督促;在上一輪審核評估中,部省分級負責已 現端倪,其探索實踐為部省分級負責的規范化和制度化發展打下了基礎。
我國高等教育規模龐大,高校數量眾多。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后,高等教育重心下沉,省屬高校數量和在校生人數占比都超過全國 總數的95%。我國高等教育實行分級辦學、兩級管理體制,高等教育 質量保障必須發揮中央和地方的積極性,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評估組 織機制,形成權責明晰、分工合理、執行有力、保障有效的質量保障 體系。審核評估方案對中央和地方分級負責辦法提出了明確要求,教 育部負責制定審核評估政策、規劃及實施辦法,統籌協調、指導監督 全國普通高校審核評估工作,對專業評估機構進行資質認定和動態調 整;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本地區所屬高校審核評估工作,結合地方 實際情況制訂本地區審核評估實施方案和評估計劃,報教育部備案后 實施。具體評估工作的分工如下:評估中心負責實施第一類審核評估 和中央部委所屬高校(包括部省合建高校)的第二類審核評估;省級 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委托具備資質的專業評估機構實施地方所屬高校的第二類審核評估,積極構建管辦評分離、多方參與、部省協同評估機制。部省分級負責、協同推進的審核評估制度設計體現了新一輪評估對建立體系化、上下聯動的高等教育質量保證機制的追求。
3.建改結合。評估是目的明確的活動,不論是水平評估還是審核 評估,都是為促進高校將本科教學置于學校工作的中心地位,更加重 視本科教育教學,在發展規劃、師資配備、經費投入、條件建設、課 程教學改革、質量保障、學生發展等多方面用力,達到以評促建、以 評促管、以評促改、以評促強的目的。實際上,從高校的角度看,在前兩輪評估中,多數高校把評估工作的重點放在了建設上,在管理和改革方面用力相對較少。在水平評估中,高校主要是抓基本建設和辦學條件建設,當時的背景是除了極少數高校保持了本科教育規模的小 幅增加外,其他高校都進行了大幅擴招, 一時間高校辦學條件非常緊 張。為滿足教育教學工作需要,達到教育部要求的本科教育教學基本 辦學條件標準,爭取在評估中獲得良好或優秀的結果,很多高校大興 土木,開展基本建設,籌集并投入巨資購買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料。所 以,在水平評估之后,高校辦學條件都得到了顯著改善。在上一輪審 核評估中,條件建設已經不是主要任務,制定質量標準、建設質量保 障體系的要求受到高度重視,高校在評估過程中,都對本科教育教學 各要素和各環節的質量標準進行了制定和完善。經歷審核評估后,高 校的教育教學評估機構建立起來了,質量標準明確了,日常的質量保障工作更規范了。這是評估給高校帶來的最顯著的變化。
前兩輪評估都促進了高校建設,但對頗具意義的管理和改革創新 關注較少,取得的成就也較少。更令人感到不解的是,整改似乎也主 要只是體現在編制一份整改報告上,實際的整改工作要么沒有真的要 去落實,要么就是提交整改報告后辦學形勢發生了大改變,沒法落實 整改的要求。新的審核評估方案借鑒了前兩輪評估的經驗教訓,特別重視了建改結合,以改為重。在建設上, 一改前兩輪評估重辦學條件改善、經費投入、師資隊伍建設、組織機構設置等硬實力建設的特點, 更加重視軟實力建設,包括樹立先進的辦學思想理念、堅持正確的教 育方針、建立質量保障的長效機制以及建設優秀的質量文化等。在改 的要求上,突出了"兩改":一是改革,另一個是整改。改革著眼于本科教育教學現代化改革,整改著眼于評估發現的問題和不足,發揮評估的反省和批判功能。在前兩輪評估中,大家的興奮點似乎都不在 改革和整改上,改革進展不大,成效很少;整改有計劃,但少落實, 也少檢查,更少問責。讓教學改革"動起來",根據新時代本科教育 教學質量要求,銜接融合“雙一流”建設監測指標,設立“卓越本科 教育教學示范校”稱號,以引領本科教育教學綜合改革創新。讓整改 問責“硬起來”,增設問題清單,強化評估報告審議、整改中期檢查 等環節,建立“回頭看”整改復查機制,對整改不過關的高校予以通
報。
4. “兩線評估”。評估是一項復雜的規范性、程序性工作,是以 事實判斷為基礎對高校教育教學工作進行的價值評判。不論事實判斷 還是價值判斷,都可以借助相關技術和工具,尤其是信息技術的使用, 有助于提高評估工作的效率。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信息技術 和互聯網技術還只是用于提交相關評估工作材料,被評高校在自我評 估和接受專家進?疾斕氖焙潁約際醯撓τ靡倉皇淺醪的,主要體 現在匯報工作狀況、展示發展成就等方面。在上一輪審核評估中,全 國普通高校教學狀態數據庫建成并投入使用,基于評估目的所采集的所有本科高校的教學狀態數據在審核評估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另外,被評高校的自評報告等材料在接受專家進?疾燁岸繼嶠簧賢,有利 于評估專家對被評高校進行網上審核評估。事實上,在審核評估中, 評估專家做到了在進?疾燁,在線上對被評高校的自評材料進行審 讀,并提交審讀意見。與此同時,網絡服務平臺還為評估專家提前制定進?疾旒蘋吞嶠桓黃欄咝L峁┝思際踔С。不僅如此,專家進?疾炱攔榔詡,網上辦公支持也是到位的。由此可以看出,信息 技術和互聯網技術服務評估有一個不斷進步的過程,他們對評估的支
持作用越來越大。可以說,評估的技術含量在不斷增加。
盡管評估的技術含量在增強,但客觀地講,技術在前兩輪評估中 主要發揮了輔助性作用,也就是為被評高:妥業墓ぷ魈峁┍憷。 在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中,技術的應用前進了一大步,方案提出了線 上評估與線下評估相結合的原則和實施辦法,實現線上線下評估一體化。“兩線評估”改革主要針對專家的評估考察工作進行了大膽嘗試,它將原來專家單純的進?疾煲環治, 一部分是線上評估,另一部 分是針對線上評估發現的問題進行線下進?疾。方案對線上評估專 家組的組成人員、工作方式和主要作用做出了明確規定。專家組一般 由15~20人組成,負責對高校自評情況進行線上評估。專家的主要工 作包括線上審閱自評材料、調閱教學檔案、訪談等,提出存疑及需要 進校深入考察的問題,形成個人線上評估意見。若超過2/3的線上評 估專家不同意入校考察評估,則該校本次審核評估將被終止。線下評 估主要由專家組長根據線上評估情況,與校方協商確定入校評估事 宜,線下評估專家人數一般為5~9人,評估重點是核查人才培養關鍵 指標和關鍵環節、求證存疑問題、印證整體情況等。專家組綜合線上 評估和線下評估總體情況,形成寫實性《審核評估報告》(含問題清 單)。“兩線評估”改革使審核評估的形式發生了重大改變,毫無疑問, 它對評估過程、被評高:推攔雷、評估文化等都將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三、 新一輪審核評估方案的亮點
新一輪審核評估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在繼承上一輪評估總體框架 和基本形式的基礎上,根據高等教育發展的實際需要,做出了富有創新性的設計。與前兩輪評估方案相比,本輪審核評估有五大亮點。
1.質量保障審核。質量保障審核評估是本輪評估方案的第一大亮 點。它是一種新的評估形式,既不同于上一輪審核評估,也不同于本輪審核評估的主體部分,是在上一輪審核評估的基礎上,針對特定對象高校所設計的一種新的重點突出的評估。在一定意義上,它是上一 輪審核評估的自然延伸。具體而言,申請質量保障審核評估的高校應 當滿足5個條件,包括辦學定位為世界一流,教育教學改革具有代表 性、先進性,人才培養質量高,質量保障要素與質量保障體系運行效 果在最近一次評估中得到了專家的充分肯定,以及評估整改成效顯 著。質量保障審核評估的范圍及重點是高校本科教育教學質量保障能 力及綜合改革舉措與成效,包括定性審核和定量審核兩部分。定性審 核是對影響高校本科教育教學質量保障和教育教學水平的非量化核 心要素進行的審核,審核范圍包括3個審核項目、11個審核要素和 31個審核要點;定量審核是對反映高校本科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發 展的關鍵數據進行的審核。高?梢匝≡裨ぶ玫22個定量審核指標, 也可結合本校辦學實際和優勢特色,從高等教育質量監測國家數據平 臺提供的高校教學基本狀態常態監測數據中自主選擇定量審核指標。
2.線上評估。線上評估是本輪審核評估方案對評估形態的一個創新。在以往的評估中,信息技術和互聯網主要發揮輔助作用,為評估信息錄入、儲存和查詢提供便利。本輪審核評估開發的線上評估使信 息技術和互聯網進入了評估的核心,評估各方將利用信息技術和互聯 網營造一個虛擬的評估空間, 一些實質性的評估工作將在這個虛擬空 間完成。線上評估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在虛擬情境下對 高校教育教學工作開展評估考察。線上評估是專家進?疾炱估的前 置性評估,由專家組成員個人和集體完成。專家組成員在線上審閱自 評材料,調閱教學檔案,組織開展訪談等評估活動,在此基礎上提出 存疑及需要進校深入考察的問題,形成個人線上評估意見。線上評估 的開展有利于減輕被評高:妥業母旱,簡化評估程序,削減評估成本,提高評估效率。
3.整改“三部曲”。評估的本質在于價值判斷,目的在于改進和 提高質量,即促進高等教育更健康更可持續地高質量發展。所以,整 改是評估過程的重要環節。本輪審核評估對整改提出了“硬要求”, 設置了三個環節,明確規定了各環節的工作要求。三個環節的要求可 稱為整改“三部曲”,即高校在專家組完成《審核評估報告》(含問題 清單)后,應按時提交《整改方案》《中期自查報告》和《整改工作 總結報告》。后兩個報告是本輪評估提出的新要求,是將整改落地落細落實的保證措施。本輪審核評估對整改結果的應用也提出了明確的方向,整改結果可作為政策制定、資源配置、招生指標、專業設置等方面的重要參考。與此同時還規定,對問題比較嚴重的高校,將組織專家進校督查,對整改不力的高校將予以通報。整改“三部曲”的設置有利于整改真正發揮作用,使評估形成一個質量改進的閉環。
4.“一校一案”。我國本科教育已經進入分類發展階段,不同類 型高校具有不同的辦學定位和發展道路,本科教育的優勢和特色各不 相同,難以用一把尺子來衡量,不能用一套標準來評估。本輪評估方 案分為“兩類四種”,對各類高校提出了不同的審核評估要求。從兩 大類看,第一類審核評估重在評估高校本科教育教學質量保障能力及 綜合改革舉措與成效,第二類審核評估重在評估高校本科教育教學工 作要素及人才培養的目標達成度、社會適應度、條件保障度、質量保障有效度、結果滿意度。從小類看,至少區分了四類高校:第一類是定位為世界一流的高校,即接受第一大類審核評估的高校;第二類重 點以學術型人才培養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第三類重點以應用 型人才培養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第四類是已通過合格評估5年以上,但未參加過上輪審核評估的本科辦學歷史較短的普通高校。后三類需要接受第二類審核評估。不同類型的高校采用不同的評估方 案。具體參加哪一類評估,高?篩葑隕硤氐愫桶煅Фㄎ蛔災餮≡。 此外,高校還可以根據自身特點選取具有優勢和特色的方面自組評估 指標體系,更有效地反映評建工作成效。“一校一案”的分類評估是本輪審核評估的一個亮點。它有助于使評估更好地適應高等教育發展需要,增強評估的有效性,更好地發揮導向作用,引導高校分類發展,辦出特色辦出水平。
5. “卓越本科教育教學示范校”。這是本輪評估創設的一個新項 目。在水平評估中,設置了等第機制,將評估結果分為優、良、合格和不合格等四個等次,以區別不同高校的評估結果。這一機制無疑有積極效果,但也造成了被評高校在等次上盲目攀比的消極影響。上一 輪審核評估沒有比較,也沒有分類,每一所高校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以其自身的質量標準對其展開評估。本輪審核評估設置了“卓越本科 教育教學示范校",對在本科教育教學方面具有標桿性和引領性的高 校,由專家組推薦參評。對推薦參評高校,專家組組長要向評估專家 委員會陳述評估情況及推薦理由,參評高校校長要進行陳述答辯,通 過后,由教育部授予“卓越本科教育教學示范校”稱號,并向社會公 布和宣傳。這一機制的設立無疑將對高校發揮激勵作用,有助于引導高校加強本科教育教學建設,爭創卓越示范校,從而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