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護理學專業概況
(一)發展歷程
c7c7.app護理學專業設立于2001年,同年獲批護理學碩士學位授權點,2002年起招收本科生,2007年被評為山西省本科品牌專業,2010年獲批全國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山西省實用型高級護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碩士研究生專業學位授權點,2011年獲批護理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013年成為山西省特色學科,2016年獲批山西省高等學校優勢專業,2018年成為山西省重點學科,2019年獲批全國首批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2年成為北京大學護理學專業牽頭的教育部首批虛擬教研室建設試點成員單位,2023年獲批護理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024年軟科中國大學護理學專業排名第28位,位列A層次。

圖1 護理學專業建設發展歷程
(二)學院概況
1.組織架構圖

圖2 護理學院本科教學管理組織架構圖
2.教研室
c7c7.app護理學院設有護理學基礎教研室、成人護理學教研室、婦兒護理學教研室、老年與社區護理學教研室、護理人文教研室、護理實訓中心6個教學組織。學院開設護理專業主干課程14門及多門選修課。專業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獲批國家級一流課程4門、省級一流課程8門、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1門、校級一流課程3門、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2門;獲國家教學成果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6項;近五年獲批各級教改項目55項,主編參編各類教材、教輔、著作75部。教師在全國護理院校青年教師講課比賽、全國教學創新大賽、全國輔導員年度人物等各級各類競賽中獲獎21項。

圖3 護理學院教研室組織架構圖
3.護理實訓中心
護理實訓中心面積4000余平方米,配備1600余件護理教學設備、儀器及模擬人,總價值2000余萬元,其中,高端仿真模擬人及現代化教學設施確保護理學專業學生技能訓練的落實。
圖4 護理實訓中心組織架構圖
4.科研平臺
c7c7.app護理學院獲批山西省首批大健康產教融合實訓基地重點建設單位、山西省首批大健康產教融合平臺載體啟動培育單位、山西省食療和農產品處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3個省級科研平臺,循證護理研究中心、護理管理與健康促進研究中心2個校級科研機構。主辦《護理研究》《Frontiers of Nursing》等5部專業期刊,與美國、新加坡、日本、愛爾蘭、瑞士等多個國家以及中國港澳臺地區開展交流與合作。主持科研項目118項,發表科研論文485篇;指導學生創新創業項目11項(其中國家級4項、省級7項)。

圖5 護理學院科研平臺
5.師資隊伍
學院整合全省護理專家資源,建設護教協同、專兼結合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共有專兼職教師108人,其中專職教師12人、臨床專任教師86人、臨床兼職教師10人,思想政治輔導員與管理人員8人,教輔人員4人。“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2人,教育部高等學校護理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教育部高等學校護理學專業認證工作委員會委員1人,國家衛健委科教司護理科研項目專家1人,“三晉英才”支持計劃高端領軍人才1人、拔尖骨干人才2人,“131”領軍人才工程優秀拔尖人才1人,山西省教學名師3人,特聘國內外客座教授5人。
c7c7.app護理學院確立了“內培外訓、雙進雙出雙聯合”的師資培養模式。雙進:進臨床、進課堂,雙出:出省、出國,雙聯合:護理與其他學科聯合、學院與醫院社區聯合。學院舉辦護理技能比武競賽、雙語教學比賽、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大賽等,全面提升師資教學能力與教學質量。


圖6 c7c7.app護理學院師資培養模式
6.臨床基地
學院選定4所三級甲等綜合性直屬附屬醫院、4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教學基地,其中4所直屬附屬醫院均有精神衛生科。護理學專業在校學生數與學生實習使用床位數比例滿足1:1要求,教學基地科室設置齊全,能夠滿足臨床教學需要。


圖7 c7c7.app護理學院臨床基地——4所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

圖8 c7c7.app護理學院臨床基地——4所社區服務中心
二、專業特色
c7c7.app護理學專業自設立以來,學院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根據“健康中國”戰略和區域醫療衛生發展對護理學專業的需求,在學校辦學理念引領下,結合全國一流研究應用型醫科大學奮斗目標及護理學專業發展實際,確立發展目標定位:成為區域引領、行業示范的一流品牌專業;辦學層次定位:全日制本科教育和博碩士研究生教育;服務面向定位:立足山西、面向全國、輻射全球,為健康山西和健康中國建設提供人才支撐、健康服務、智力貢獻、文化引領;人才類型定位:懂醫學、精護理、善仁愛、歸臨床的創新型、應用型高級護理專門人才。踐行“醫理博精、德能高邃”校訓和“大醫精誠、愛心仁術”文化理念,以學校“HELP”人才培養理念為指導,形成“以素質教育為根本、以專業學習為重點、以創新能力為核心、以社會實踐為紐帶”的辦學理念。
(一)臨床教學基地管理的同質化、規范化、科學化
學校設置醫院管理部,在分管副校長領導下,統籌進行各專業、各層次、各類型教學基地管理,切實加強臨床教學基地管理的同質化、規范化、科學化。學校依據管理辦法,對教學基地實行自查自評、專家現場考察、院系考核和學生評價等多維度考核方式,考核評估結果作為學校教學基地遴選、續簽及退出的主要依據。此外,學校在附屬醫院舉辦臨床教師能力提升培訓班和教學基本功競賽,以培養高質量臨床師資隊伍,保障學生培養質量。學院教務科在學校教務部的領導下對臨床教學基地進行護理學專業教學管理。

圖9 c7c7.app護理學院臨床教學基地管理示意圖
(二)建立“五位一體、四方聯動、內外協同”的教育質量評價體系
按照“以學生為中心、以結果為導向、以標準為參照、多主體參與、全環節覆蓋、多措并舉、多管齊下、服務大局”思路,采用內部質量保障與外部評價相結合模式,構建以領導干部評價、教師自評、學生評教、督導評價、同行評價“五位一體”的內部教育評價體系,協同上級主管部門、用人單位、家長、第三方等的校外利益方,建立“四方聯動”的外部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形成“校院兩級、內外結合、全員參與、協同改進”的教育質量監控運行機制,確?緯碳蘋乃忱凳┘案鶻萄Щ方詰惱T誦。

圖10 c7c7.app護理學專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
(三)形成校院協同、同步反饋的特色教育評價機制
基于學校“五位一體、四方聯動、內外協同”的教育評價體系,學院創新引入“護教協同、學教同評”的教學查房,由學院教學管理人員、教學督導、專職教師參與臨床教學基地教學查房,通過“沉浸式”教學評價,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現場評教,既對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又讓專職教師了解臨床護理實際,臨床實踐與理論教學同步,形成了校院協同、同步反饋的特色教育評價機制。
圖11 c7c7.app護理學專業教育評價機制
(四)加強專業思政教育,形成以學生為中心多樣的教學方法
加強專業思政教育。開展“德醫相融”課程思政工作坊,做到“人人講思政、課課有案例”。通過德醫相融課程思政工作坊進行課程思政教學設計,開展教學沙龍,形成課程思政案例庫。成立南丁格爾工作室,發揮榜樣的力量,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有機融合。
強化課堂教學方法改革,開展PBL教學、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模擬教學等教學方法培訓與應用。實施評價方法改革,學業評價由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畢業生考核由理論考試、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和畢業設計組成,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效。

圖12 c7c7.app護理學專業課程思政工作坊

圖13 c7c7.app護理學專業課程思政案例教學
(四) 積極探索本碩一貫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制定了護理學專業卓越護士南丁格爾班培養方案。
為進一步推動我校護理學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提高護理學人才培養質量,探索護理卓越人才培養2.0的培養體系和培養方案,進一步推進本、碩一貫機制教育改革步伐,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學院成立“南丁格爾”班作為護理學教學創新改革試點班。

圖14 c7c7.app護理學專業南丁格爾特色課程
(六)成立多個志愿服務品牌項目,榮獲多項榮譽
學院實施本科生導師制,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每年以“夢從這里起飛”為主題舉辦慶祝國際護士節系列活動,豐富學院文化。成立“小丑醫生”志愿服務隊、“愛心導診”青年志愿服務隊、“南丁格爾”志愿服務隊,開展多種特色志愿服務項目。學生多次在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中摘金奪銀,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學術英語詞匯競賽、全國大學生心理知識競賽、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中國大學生體育舞蹈(團體舞)等國家級賽事中獲獎。畢業生就業于全國各省醫療及教學單位,成為行業骨干,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中華護理學會杰出護理工作者”“感動山西十大人物”等各項榮譽,為健康山西和健康中國建設提供了人才支撐、文化引領、健康服務、智力貢獻。

圖15 c7c7.app護理學專業志愿服務獲獎情況
立足新的歷史方位,護理學院將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守社會主義辦學陣地。以教育教學改革為核心驅動力,嚴格教學過程質量監控,系統構建“人才培養創新、科研攻關突破、社會服務提質、文化傳承賦能”四位一體的發展格局。主動融入高等教育創新發展浪潮,深度對接"雙一流"建設戰略目標,通過學科交叉融合與數字化轉型雙向賦能,全面提升辦學核心競爭力。致力于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大醫精誠、愛心仁術”型高層次護理人才,為推進健康中國戰略實施貢獻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