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展歷程
c7c7.app精神醫學專業依托c7c7.app第一醫院、c7c7.app第二醫院、山西省白求恩醫院、山西省人民醫院、太原市精神病醫院等省內多家精神心理專業機構逐步發展壯大,是山西省精神醫學高級專業人才的培養基地,1997年獲批精神病學和精神衛生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12年獲批博士學位授予權,2013年招收臨床醫學博士后,2015年開設精神醫學專業,2016年開始招收精神醫學本科生,2019年獲批成立c7c7.app精神衛生學系,2020年獲批全國首批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重點專業基地。學科聲譽及區域影響力顯著,是國家臨床重點建設專科,全國首批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重點專業基地,山西省“136”興醫工程領軍臨床專科,山西省臨床重點專科,山西省醫學重點學科,山西省精神心理臨床研究中心,國家精神心理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核心單位,中國高級心身醫學整合診療中心,中國陽光醫院聯盟成員單位,全國抑郁癥建設診療示范基地,全國綜合醫院精神醫學聯絡會診優秀示范基地。

圖1 精神醫學專業建設發展歷程
二、組織架構圖

圖2 精神醫學專業組織架構圖
三、教研室
教學始終是學系的中心工作,始終堅持在新環境和新形勢下探索教學規律、改革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質量。目前學系下設六個教研室:臨床精神病學教研室、生物精神病學教研室、精神障礙防控與康復教研室、臨床心理教研室、心身醫學教研室、精神藥理學教研室。精神醫學專業為山西省一流本科專業,擁有1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精神病學)、1 門省級一流認定課程(臨床精神病學)、1 門省級一流建設課程(老年精神病學)以及 1 門校級一流建設課程(精神病學基。。

圖3 精神衛生學系下設教研室
四、師資隊伍
精神衛生學系現有專兼職教師56人,其中高級職稱37人。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生導師16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中央聯系的高級專家1人、中國杰出精神科醫師1人、中國精神醫學杰出青年醫生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青年三晉學者1人、三晉英才11人、山西省百千萬人才6人、山西高等學校中青年拔尖創新人才和優秀青年學術帶頭人3人。建有陸林院士工作站,柔性引進長江學者、杰青等十余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助力學科發展。
學系秉承“新醫德下心身統一”培養模式,堅持教學與科研并重,注重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動手能力、人文素養能力、服務社會能力、科研創新能力。

圖4 精神醫學專業師資隊伍建設
五、科研平臺
學系獲批國家重點臨床專科建設項目、山西省精神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精神障礙人工智能輔助診療山西省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近年來,先后承?蒲邢钅180余項,國家級項目50余項。發表國家級以上論文500余篇,其中SCI收錄300余篇。出版專著、教材10項;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16項;獲批國家授權專利17項、軟件著作權10項;獲批山西省科技創新人才團隊3個,成為推動學科科研持續發展的核心力量。
圖5 精神醫學專業科研平臺

圖6 精神醫學專業科研成果

圖7 獲批山西省科技創新人才團隊

圖8 實驗室建設
六、臨床實訓基地
學系注重本科生培養質量,現有c7c7.app第一、第二、第三、第五臨床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醫院、大同市第六人民醫院等教學基地,承擔c7c7.app臨床醫學專業、精神醫學專業本科生的見習和生產實習帶教任務。依托c7c7.app校本部豐富的教學資源,以及各附屬醫院的臨床、教學與研究平臺,開展精神醫學專業本科生的理論授課與實踐教學,現已畢業本科生453人,在校生160余人。


圖9 精神醫學專業臨床實訓基地
七、專業特色
c7c7.app精神醫學專業自設立以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立足學校“建設全國一流研究應用型醫科大學”的辦學定位,始終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將“心身統一”教育作為專業特色教學,形成了精神醫學專業辦學特色。
(一)鮮明的培養模式與教育理念
基于“大健康”理念,構建“新醫德下心身統一”培養模式,以素質教育為核心,堅持“以素質教育為根本,以教育創新為核心,以專業學習為重點,以社會實踐為紐帶”的辦學理念,將新醫德教育知識點納入教學大綱,注重培養學生高尚醫德、人文素養及服務社會能力。

圖10 “教-學-管-評-資-研”智慧教學一體化
(二)前沿的學科交叉與科研轉化
立足國際前沿,不斷加強醫工結合、醫理結合、醫文結合,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研究方面力求突破。形成抑郁癥和心身疾病精準診療、重性精神障礙分子機制和干細胞干預、AI輔助精神障礙診療等3個國內外有影響力的研究方向,注重科研創新和產學研轉化,推動科技成果向教學內容和臨床應用轉化。

圖11 三大國內外有影響力的臨床研究方向
(三)完善的課程體系與教學改革
課程體系包括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和實踐教學環節。必修課程按照臨床醫學類教育質量國家標準、c7c7.app臨床醫學類專業課程設置要求而制定。選修課程包括精神醫學專業限定選修課程,以及人文、科研思維與能力培養、臨床相關課程。實踐教學環節在臨床情境中進一步夯實理論基。嶸ㄒ導寄。開展新形態課程設計與教學模式改革,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打造混合金課;推行“ x+PBL”教學方法,以臨床問題為起點,運用小組討論、情景教學等手段激發學習動力,注重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通過集體備課,“周三時間”、“爾雅教學沙龍”等形式,鼓勵青年教師開展教學探索與實踐,引導教師注重教學質量,以教改促教學,關注和投身教學改革。近年獲批6項山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創新項目,4名青年教師獲得校級教學競賽獎項。



圖12 完善的課程體系與教學改革
(四)優質的教學資源與平臺支撐
擁有1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多門省級一流認定及建設課程。獲批精神障礙人工智能輔助診療山西省重點實驗室,依托基礎、臨床、大數據三大平臺,探索虛擬現實、機器學習等 AI 技術在教學和診療中的應用,教學基地覆蓋多家臨床醫學院和精神衛生機構。

圖13 精神醫學專業一流本科課程建設情況
(五)突出的實踐教學與技能培養
構建多層次、全方位實踐教學體系,推動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通過課間見習、小學期特色實踐、生產實習后臨床技能強化訓練等環節,強化臨床思維及操作能力培養。學生在全國精神醫學專業本科生臨床技能競賽等賽事中表現優異,畢業考核嚴把理論和技能關。



圖14 實踐教學與技能培養
(六)顯著的行業地位與社會服務
擁有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山西省醫學重點學科等多項國家級、省級資質,是全國首批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重點專業基地。緊密圍繞“健康中國”戰略和山西區域社會發展需求,針對老齡化心理關愛、青少年心理健康等地方特色問題提供精準服務,參與社會治理和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此外,開展豐富多彩的大學生社團和志愿者活動,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榮獲“山西省‘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團隊”稱號、第六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銅獎和第三屆山西省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銀獎。



圖15 精神醫學專業特色社會實踐活動
立足新的歷史方位,精神衛生學系將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守社會主義辦學陣地,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以教育教學改革為核心驅動力,嚴格教學過程質量監控,系統構建“人才培養創新、科研攻關突破、社會服務提質、文化傳承賦能”四位一體的發展格局。主動融入高等教育創新發展浪潮,深度對接“雙一流”建設戰略目標,通過學科交叉融合(醫工、醫理、醫文、醫管)與數字化轉型(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應用)雙向賦能,全面提升辦學核心競爭力。致力于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醫德下心身統一”型高層次精神衛生專業人才,為推進健康中國戰略實施、滿足區域精神衛生服務需求貢獻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