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臨床醫學院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巡禮 |
2025-08-26
|
01發展歷程 c7c7.app第五臨床醫學院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歷經數十載發展逐步構建起完整的醫學教育體系。1973年,經省教委批準并報國家教委備案,醫院附屬衛生學校正式啟動招生;1977年,以優異辦學水平獲評“山西省一類中等專業學校”,奠定了早期醫學教育基礎。1983年,醫院承接山西職工醫學院外科大專班教學任務,系統開設30門專業課程,開啟高等醫學教育序幕。1989年,醫院正式掛牌成為c7c7.app教學醫院,自此持續接收c7c7.app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專業實習生,教學職能進一步拓展。2011年,經山西省衛生廳批準加掛“c7c7.app附屬人民醫院”牌子,轉型提升為非直屬附屬醫院。2013年成立c7c7.app學位評定分委員會,標志著醫院正式具備獨立開展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的資質,教育層次實現重大跨越。自2016年起,醫院獨立承擔臨床醫學專業四五年級本科小班臨床課程與實踐教學任務,本科教學覆蓋面從實踐教學向理論教學延伸。2021年經山西省編辦同意加掛“c7c7.app第五醫院(c7c7.app第五臨床醫學院)”牌子,正式成為c7c7.app直屬附屬醫院,同年全面開展五年制及“5+3”一體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這一標志性舉措,標志著醫院從承擔部分教學任務的傳統醫療型醫院,正式轉型為集醫、教、研于一體、具備完整教學職能的臨床學院型醫院,實現了醫學教育體系的全面升級。
圖1 教學歷史沿革
02組織架構圖
圖2 第五臨床醫學院本科教學管理組織架構圖 03教研室 26個教研室: c7c7.app第五臨床醫學院下設26個教研室:內科學教研室、診斷學教研室、外科學教研室、外科總論教研室、婦產科學教研室、兒科學教研室、神經病學教研室、老年醫學教研室、腫瘤醫學教研室、感染性疾病學教研室、耳鼻喉頭頸外科學教研室、重癥醫學教研室、全科醫學教研室、病理學教研室、急救醫學教研室、皮膚與性病學教研室、眼科教研室、麻醉學教研室、口腔醫學教研室、醫學影像與核醫學教研室、康復醫學教研室、醫學檢驗學教研室、藥學教研室、護理學教研室、生物醫學工程教研室、中醫學教研室。 04科研平臺及實驗室 綜合實驗室
圖3 實驗室組織架構圖 科研基地實驗平臺:分子影像實驗室、中心實驗室、腎臟病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實驗動物中心、腦疾病防治山西省重點實驗室、腦腫瘤智能化研究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口腔健康防治山西省技術創新中心、智能大數據數字化神經外科綜合實驗室、消化疾病實驗室、病理科實驗室、生殖醫學中心實驗室、核醫學科體外檢測實驗室、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實驗室、內分泌實驗室、神經內科實驗室、血液科實驗室、藥學部臨床藥學科實驗室。 科研平臺 1.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省泌尿系統疾病大數據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省腎臟病精準醫學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省實驗動物基因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省痔發生的病理機制研究及藥物轉化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省婦科惡性腫瘤精準醫療工程研究中心; 2.科技廳技術創新中心:口腔健康防控山西省技術創新中心; 3.山西省人民醫院公共科研實驗平臺;
圖4 實驗室建設 05臨床技能實訓室 占地3000余平方米,內設內外科基礎實驗室4間、OSCE(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考站14間,配備300余種標準化教學模型,為臨床實踐教學提供全場景支持;55間標準化示教室覆蓋多學科教學需求。
圖5 臨床技能實驗室 06師資隊伍 學院師資隊伍規模充足、結構優化,形成了層次分明、優勢突出的人才梯隊。現有在崗教職工3928人,醫療專業技術人員3025人,臨床帶教教師985名,其中高級職稱462人,碩士、博士及博士后研究人員共計854名。學院高層次人才集聚效應顯著,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1名,擁有國家衛生計生系統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名、“山西名醫”10名、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2名、山西省學術技術帶頭人36名、“三晉英才”入選者87名;柔性引進工程院院士3名、科學院院士1名。師資隊伍中博士生導師33人、碩士生導師255人。
圖6 師資隊伍 學院深化師德師風建設、構建分層分類的教師能力提升路徑、建立“政策引導+經費支持”的教學研究激勵機制、通過集體備課、教學督導聽課、本科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等多種方式深耕教育教學,全面提升師資教學能力與育人質量。 07專業特色
圖7 教學能力提升培訓 07專業特色 1.鑄魂育人:夯實理想信念根基 學院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醫藥衛生事業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通過“主題團日”“主題黨日”活動等形式,引導學生深入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堅定理想信念;開展“永遠跟黨走”主題實踐活動,組織學生深入基層、社區、學?菇】到滄⒁逭锏戎Р炕疃岷獻ㄒ堤厴蛟臁昂焐導逼放葡钅浚煌ü耙鉸釩裱庇判閶錄N,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堅定信念追求,將個人成長與國家發展緊密結合,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導向。
圖8 黨建活動 2.五育融合:深化通識教育實踐 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讓黨放心、人民滿意、患者信賴的健康守護者”為核心使命。學院注重跨學科知識融合,通過拓寬視野、提升綜合素質強化通識教育。依托PBL(以問題為導向)教學模式,著力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體育方面,通過“夜跑計劃”“素質拓展訓練”等活動,強化學生健康意識與身體素質;文化藝術方面,組織迎新春師生聯歡會、文創設計大賽、非遺文化系列活動,激發藝術天賦與創新能力;勞動教育方面,以“三下鄉”社會實踐與院內志愿服務為載體,培育社會責任感與實踐能力。
圖9 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3. 全程賦能:構建學生發展支持體系 學院建立“分管副院長-管理部門-輔導員”三級聯動機制,深入學生一線,全方位關注學生身心健康,掌握心理危機預警信息,常態化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建立困難學生資助信息檔案,構建“扶困-扶智-扶能-扶志”四維度融合的長效資助機制,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饋”的良性發展循環。以表彰獎勵為導向,通過各類獎學金評選、優秀學生表彰等活動,引導學生自我提升。
圖9 表彰獎勵、心理輔導 4.學生成長:教育創新與學習交流 實行本科生導師制,通過引導學生進入實驗室參與科研實踐和鼓勵學術交流,為本科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構建了關鍵路徑。“導師-實驗室-學術圈”一體化培養平臺,有機融合了知識應用、技能訓練與思維碰撞,為培養未來創新型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
圖10 學術交流 第五臨床醫學院始終堅持“以本為本”教育教學理念,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強化基礎與臨床深度融合,構建多元化、個性化、開放式的育人新格局,為培養高素質、復合型醫學人才提供堅實保障。同時,注重醫德醫風教育,將人文關懷融入教學全過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卓越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