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遙遠紅海之濱,中國醫療隊猶如海里的燈塔,時刻為患者照亮希望。近日,中國(山西)第24批援吉布提醫療隊麻醉醫生朱健憑借精湛技術與冷靜決策,成功為一例頜面部嚴重創傷患者實施高難度氣管插管下的全身麻醉,完美詮釋了中國醫者的專業水準與人文溫度。
患者因外傷導致面部嚴重受損,上頜骨松動,門牙移位,口腔內傷口不停滲血,頜面解剖結構紊亂,口鼻出血導致視野不清,已完全屬于麻醉學中最棘手的“困難氣道”情形。因術中需通過固定咬合關系來解剖復位移位的上頜骨,主刀醫生建議進行經鼻氣管插管。“困難氣道”下的經鼻插管對麻醉醫生技術要求極高,而醫患間的語言障礙更使操作難上加難。若按常規處理,清醒狀態下的纖維支氣管鏡插管本是理想選擇,但當地條件有限,沒有此類先進設備,且患者難以配合,操作痛苦極大、風險很高。
關鍵時刻,經驗豐富的朱健醫生果斷改變策略,決定為患者實施全身麻醉誘導后行“經鼻氣管插管”。這是一次巨大的挑戰:全麻誘導后患者自主呼吸消失,一旦插管失敗,將瞬間面臨無法通氣、缺氧性腦損傷的極端風險。但朱健醫生憑借沉著冷靜的心態和嫻熟的技術,讓這一過程變得“不太費勁”。他首先在麻醉誘導用藥上精準把控,既確保患者處于適宜麻醉深度,又最大限度保留呼吸動力學條件。隨后,他憑借對鼻咽喉部解剖的深刻理解,輕柔地將導管經鼻腔送入。沒有電子可視喉鏡引導,沒有纖維支氣管鏡探路,全憑手中一把老式的金屬喉鏡護航,結合對患者頸部的細微觸感——導管尖端越過鼻咽彎曲、通過咽腔、最終準確滑入聲門。插管成功!
當地麻醉醫生看到插管成功后,不僅豎起大拇指說“C'est excellent !太棒了”,還走到朱健身邊低聲詢問:“Docteur Zhu, pourriez-vous me enseñer cette technique?朱醫生,你能教我這個技術嗎?”“Bien sûr !當然可以。”朱健回答道。
困難氣道經鼻插管麻醉后,不僅可以維護氣道安全,保障全麻手術順利進行,還能為外科團隊開展頜面創傷修復提供最佳術野。更重要的是,采用誘導后插管這一方案,免去了患者在清醒狀態下插管的巨大痛苦與心理創傷,體現了中國醫生深厚的人文關懷。在整個操作過程中,展現的不僅是朱健醫生過硬的麻醉技術實力,更是面對危急病情時勇于擔當的職業精神。
這項成功案例再次證明,中國(山西)援吉布提醫療隊不僅是技術的傳播者,更是危急關頭值得信賴的生命守護者。他們以仁心跨越國界,用仁術護佑生命,在廣袤的非洲大地上書寫著大愛無疆的動人篇章。
圖文:朱健 閆星泉
審核:梁興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