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第二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薛金梅教授團隊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二區,IF = 7.3)雜志上發表題為“Pathogenic role of different phenotypes of immune cells in airway allergic diseases: a study based on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MR)”的研究論文。論文以細胞表型為切入點,探索不同表型免疫細胞與過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過敏性哮喘(Allergic asthma, AS),慢性鼻竇炎(Chronic sinusitis, CRS)在內的氣道過敏性疾。ˋirway allergic disease, AAD)的因果關系及潛在影響。該論文在我校第二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薛金梅教授指導下,由其2023級博士研究生許智涵執筆。
AAD是一類以2型輔助性T細胞浸潤為特征的過敏性氣道炎癥疾。饕ˋR、AS和CRS,近年來發病率逐年上升,AAD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多種免疫細胞參與其中,例如嗜酸性粒細胞和調節性T細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機體致敏后嗜酸性粒細胞會遷移至炎癥部位,釋放相關炎性因子,加重并維持過敏性炎癥,經典Treg可以抑制其他炎性細胞活化及分泌功能,緩解AAD相關癥狀。然而目前越來越多研究發現相同免疫細胞在AAD中存在顯著功能異質性,其中細胞表型的差異可能是導致該異質性存在的關鍵因素,但目前對于不同表型的免疫細胞在AAD中的具體作用仍缺乏清晰的認識。
在該項研究中,薛金梅教授團隊從全基因組關聯研究入手,基于遺傳變異,利用孟德爾隨機化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表型免疫細胞與三種AAD疾病的因果關系,在三個疾病中,CD39+活化狀態Treg上的CD3表達水平是AAD發生發展的關鍵因素,CD3在其上的表達與AAD的發病呈負相關。因此,促進及恢復活化狀態Treg上CD3表達水平可能為AAD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方向。此外,研究中還發現了數十種不同表型免疫細胞在AAD中的致病作用,進一步豐富了免疫細胞功能異質性理論。該研究廣泛揭示了不同表型免疫細胞與AAD發生發展的因果關系,為臨床早期識別AAD發病風險,AAD個性化及精準治療的開發提供了潛在理論基。粵俅艙鋃霞爸瘟艫AD具有重要意義。
(文/許智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