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促進煤炭環境公共衛生科學與技術學術交流,11月20日下午,煤炭環境致病與防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23年學術交流會議在中都校區學術報告廳召開。本次會議由公共衛生學院主辦,煤炭環境致病與防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骨干成員及百余名師生參加此次交流。會議由公共衛生學院黨委書記張志紅主持。
東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浦躍樸教授以《器官芯片技術與毒理學研究》為題進行了學術講座。類器官與器官芯片技術由生命科學、醫學、納米材料、人工智能和生物醫學等多個學科交叉集成而成,為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帶來了巨大的好處,推動精準醫學的發展。浦教授以皮膚芯片、肝器官芯片、肺器官芯片為例介紹了各種器官組織芯片的研發過程和國內外應用情況。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任愛國教授以《神經管畸形的研究進展》為題進行了學術講座。任教授從神經管發育的生理學特點出發揭示神經管畸形的機理和表現,并探索環境化合物單獨和聯合暴露對于神經管畸形發生的影響及其遺傳和表觀遺傳學機制,為出生缺陷的干預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也給現場的老師同學很大的啟發。

此次學術交流,兩位專家通過分享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討器官芯片和神經管畸形研究領域的發展前景,并結合山西地域特色展望未來,在場青年教師和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并紛紛表示受益匪淺。

(圖/梁潔、文/白文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