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驗動物——小型豬
小型豬——又稱minipig,屬于哺乳綱、偶蹄目、野豬科、豬屬、豬種動物。小型豬體型矮小,12月齡的成年小型豬體重約為30-40kg。 它是生物醫學研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非嚙齒類大型實驗動物之一,在解剖、生理、和疾病病理等方面與人類有很高的相似性,是人類醫學研究的理想模式動物。 具有其它實驗動物不可替代的優越性,且作為異種器官移植最可能的供體成為研究熱點,小型豬的研究和開發利用受到生物醫藥界的普遍關注。 小型豬常用的品種與品系 國內常用的品種與品系 西藏小型豬:一種稀缺而珍貴的品種,來源于藏豬。它具有耐寒、耐粗飼、生長慢、體格小、性成熟早以及抗感染和抗逆性強等獨特的生物學特征。
廣西巴馬小型豬:頭部和臀部為黑色,全身其他部分為白色,被稱為“兩頭烏”。它具有體形矮小、性成熟早、多產以及遺傳背景相似等優點。
五指山小型豬:又稱老鼠豬,主要產于海南省五指山區。它具有頭小、耳小、腰背平直等特點,并表現出性成熟早、遺傳穩定等優良特性。
版納小型豬:具有抗逆性、抗病力較強以及耐粗飼等特點,是經過多年親子或兄妹交配培育而成的。
貴州小香豬:這種小型豬體軀小、被毛全黑且皮薄細嫩,但繁殖力相對較低。
陸川小型豬:短、寬、肥、圓,背腰寬廣凹下,腹大常拖地,毛色呈一致性黑白花,成熟早、繁殖力高,母性好,遺傳性能穩定,適應性強,耐粗飼,抗病能力強。
蕨麻小型豬:高原型小型豬,體形矮。氛こ首緞危嫫街,額無皺紋,毛色純黑,個別的蹄子上帶有白色,皮下脂肪。購鄖,耐粗飼。
哥廷根小型豬:由德國哥廷根大學育成,是明尼蘇達小型豬和越南小型野豬的雜交后代。它們被廣泛用于致畸形實驗、藥物代謝研究等,是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實驗用小型豬之一。
明尼蘇達·霍麥爾小型豬:這是第一個小型豬品系,具有黑白斑的毛色特征。
皮特曼·摩爾小型豬:這種小型豬頭大、顏面部突起且耳直立,毛色有多種變異但多為黑白斑。 尤卡坦小型豬:原產于墨西哥南部的天然小型品種,在美國進行封閉培育后形成了包括白色、灰色和微型在內的多個品系。它們性情溫順且易于實驗操作,在皮膚研究和先天性室間隔缺損模型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辛克萊型小型豬:生長緩慢、易于鑒別不同被毛顏色,在骨質疏松癥模型研究方面已積累了豐富的資料。此外,它們的一個家系可形成自發退行性惡性黑色素瘤,自發率高達50%~60%。 埃塞克斯小型豬:由德克薩斯州內豬選育,黑色,適合SPF化。 亨浮爾德小型豬:由皮特-曼 摩 爾、派洛斯豬及拉布哥豬雜交。白色皮膚,皮下脂肪少,心臟大小及側支循環系統與人類相近。 一般特性及生活習性 雜食性動物,食量大且耐粗飼,不反芻,具有較強的消化吸收能力,喜食甜食。嗅覺靈敏,具有吻突。 愛干凈,通常不在吃睡處排糞尿,呈現出一定的糞尿排泄規律。 具有合群性,但群內存在以強欺弱的現象,常見為搶奪飼料和地盤而爭斗。 性行為包括發情、求偶和交配。 由于豬的汗腺不發達,且皮下有脂肪層,因此它們不耐炎熱。 解剖學特點 骨骼系統:頸椎7塊,胸椎14塊,腰椎56塊,薦椎4塊,尾椎2122塊。門齒和犬齒發達,齒冠尖銳突出。恒齒齒式為門齒3/3,犬齒1/1,前臼齒4/4,臼齒3/3,總共44顆牙齒。 消化系統:唾液腺發達,具有單胃結構,并在近食管口端有一扁圓椎形突起稱為憩室。它們的賁門腺占胃的大部分,幽門腺則比其他動物寬大。膽囊濃縮膽汁的能力較低,且肝分泌膽汁的數量也少。其消化特點介于食肉類和反芻類之間。 呼吸系統:汗腺不發達,因此對外界溫度和濕度變化敏感。 皮膚結構特點:與人的皮膚在組織結構上相似,且在上皮修復再生性、皮下脂肪層以及燒傷后內分泌與代謝的改變方面也十分相似。實驗表明,2~3月齡小豬的皮膚解剖特點與人最接近。 生理學特點 小型豬的血液學和血液生化常數與人相當接近 1)正常體溫為39℃(38~40℃),安靜時心率為55~60次/分,呼吸頻率為12~18次/分。 2)收縮壓為169(144~185)mmHg,舒張壓為108(98~120)mmHg。 3)血液pH值為7.57(7.36~7.39),紅細胞數量為6.4×10^6mm-3,血紅蛋白含量為13.7(13.2~14.2)g/100mL,白細胞數量為(7.53~16.82)×10^3mm-3,血小板數量為2.4×10^5mm-3。 由于品系和繁育條件的差異,小型豬的生理學指標會有較大的變化 1)全年多發情動物,一般雌性的性成熟為4~8月齡,雄性的性成熟為6~10月齡。性周期為21天,發情期為2.4天。最適交配期在發情開始后的10~25小時,妊娠期為114(109~120)天。產仔數為2~12頭,哺乳期約為60天。 2)小型豬的胎盤類型屬于上皮絨毛膜型,且初生仔豬體內沒有母源抗體,只能從初乳中獲得。由于妊娠期短,經產母豬一年能產2胎,壽命最長達27年,平均為16年。 小型豬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應用案例 視網膜——今年四月份,中國批準了豬來源的角膜進入市場 肺——一家養殖公司計劃年產1000只可供移植的豬肺 腎——修改了六個基因的豬腎維持了狒狒4個月的生存 心臟——一只轉基因心臟移植到狒狒腹部后存活了2.5年 肝臟——豬的肝臟被重編程產生針對靈長類免疫細胞的抗體 胰腺——豬胰島已經進入三期臨床實驗 參考文獻 [1]石興勇,王吉,陳斌.我國實驗小型豬的發展現狀及展望[J].中國實驗動物學報,2019,27(01):104-109. [2]王桂花,尹曉敏,孫霞,等.國內外小型豬資源概況[J].中國比較醫學雜志,2009,19(02):71-73. [3]涂尾龍,吳瀟,王洪洋,等.實驗用小型豬的品種資源概況及其應用研究進展[J].上海畜牧獸醫通訊,2022,(04):1-10+73.DOI:10.14170/j.cnki.cn31-1278/s.2022.04.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