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動物——雞
雞(chicken)屬于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亞門,鳥綱,雞形目,雉科,原雞屬,家雞亞種,其染色體數2n=78。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雞并發現雞有藥用價值的國家。雞除了在人類飲食和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外,在生物醫學研究中也得到廣泛應用。雞是研究胚胎和發育的重要模型生物之一。從進化角度看,雞還是研究低等脊椎動物和人類等哺乳動物的一種比較理想的中介。
常用的品種和品系
1. 白來航雞:蛋用型雞種,原產于意大利,體型小而清秀,產蛋少耗料少;性情活潑好動,覓食力強,神經敏感,一般無就巢性,適應性強。公雞體重2.0-2.5kg,母雞1.5-1.6kg。

2. 科尼什雞(White Cornish):肉用型雞種,原產于英格蘭。豆冠,喙、脛和皮膚黃色,體軀堅實,肩、胸很寬,胸、腿肌肉發達,脛粗壯。肉用性能好,但產蛋最少,年產蛋量120枚左右。成年體重公雞4.6kg,母雞3.6kg。

3. 九斤雞(Cochin):肉用型,原產于中國。性情溫順,抱性強,但體軀笨重,不適于孵蛋,性成熟晚,年產蛋量約80~100個。成年公雞體重4.5~7kg,母雞3.5kg。九斤雞有4個品變種,即淺黃色九斤雞,鷓鴣色九斤雞,黑色九斤雞和白色九斤雞,而以淺黃色的最普遍。

4. 洛島紅雞(Rhode Island Red):育成于美國洛德島州,屬兼用型。體羽深紅色,尾羽黑色,喙褐黃色,脛、皮膚黃色。性成熟期約180天,年產蛋量約180枚,成年體重:公雞3.7kg,母雞2.75kg。

5. 新漢夏雞(New Hampshire):屬兼用型雞種,原產于美國新漢夏州。體型外貌與洛島紅相似,但背部較短,羽毛顏色較淺,各項生產性能亦與洛島紅相似。

6. 白洛克雞:蛋肉兼用型雞種,原產于美國。羽毛白色,單冠,喙、脛和皮膚均黃色年產蛋量150-160個,蛋用品系達200個以上。

7. 國內其他雞種:蛋用品種:仙居雞、白耳黃雞;兼用品種:狼山雞、大骨雞、北京油雞、浦東雞、壽光雞、彭縣黃雞、峨眉黑雞、固始雞、蕭山雞、 鹿苑雞、邊雞、林甸雞、 靜原雞;肉用品種:武定雞、桃源雞、清遠麻雞、杏花雞、河田雞、霞煙雞、溧陽雞、惠陽胡須雞;藥用品種:絲羽烏骨雞;其它品種:茶花雞、藏雞 、中國斗雞。
生物學特性
1、一般特性及生活習性
(1)雞是一種群居動物,具有成群結隊采食的習性,不同群體一般不出現斗毆現象。它們食性廣泛,具有食用砂礫促進消化的特性。
(2)耐寒怕熱,沒有汗腺,通過呼吸散熱。在地面平養時喜歡沙。跫允許時會在夜間飛到較高的棲架或樹枝上棲息。白天視力敏銳,聽力靈敏,突然的聲響和光線都會使其驚恐萬狀。
(3)雞體表羽毛豐滿,出殼時全身長滿絨毛,4日齡前后絨毛開始脫落并長出青年羽,7周齡是青年雞的羽毛開始長出成年羽,這個過程稿大約在17周齡完成,一年有4次換羽現象。
(4)雞屬于卵生動物,產蛋沒有季節性。根據雞的不同生長階段,分為雛雞、青年雞和成年雞,壽命平均7~8年,飼養環境下一般最長存活13年。

2、解剖學特點
雞外形似鳥,分為頭部、頸部、體軀與翅膀、尾部和腿5部分,全身被覆黑、白、黃、褐等顏色的絨毛和羽毛。其解剖學特點和人相似,分為五大系統。

(1)消化系統:
雞的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消化道包括雞喙、口腔、咽、食道、嗉囊、腺胃、小腸、盲腸、直腸、泄殖腔、肛門;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臟和膽管、膽囊、胰腺。其特點是沒有唇、齒,頰也嚴重退化。由上下頜形成喙。唾液腺種類多而體積小。沒有軟腭,食管寬大,在入胸腔前擴大成嗉囊。
(2)呼吸系統:
由鼻腔、喉、氣管、肺、氣囊五大部分組成。肺分為左右葉,為海綿狀,緊貼于肋骨上,無肺胸膜及橫膈,肺上有許多小支氣管直接通氣囊,氣囊共有9個,其中胸部氣囊7個,腹部氣囊2個。
(3)循環系統:
雞的循環系統包括血液循環器官、淋巴器官和造血器官。血液循環器官包括心臟、動脈和靜脈,雞的心臟較大,在胸腔偏左部位,夾于兩肺葉中間。雞的淋巴主要存在于消化道壁上。
(4)生殖系統:
雄雞生殖器由1對睪丸、1對輸精管組成。雌雞生殖器由卵巢和輸卵管組成,特點是左側的卵巢和輸卵管發育,右側的退化。卵巢位于左腎前部及腎上腺腹側。
(5)其他系統:
腎臟位于腹腔脊柱兩側,左右各1個,各分為3葉,無腎盂、膀胱、尿液經輸尿管排入泄殖腔。
在醫學和科研中的應用

1950年,首個商業性SPF雞群在美國SumriseFarms建立,隨后SPF雞群由英美兩國壟斷。中國作為SPF雞和SPF種蛋潛在需求大國,1985年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家禽研究所成功培育出國內第一個SPF雞群,在1999年11月,頒布了《SPF雞微生物監測總則》,對中國SPF雞產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由于雞具有繁殖快、卵生、胚胎在體外孵化、容易控制、易進行實驗操作成本低等特點,深受生物、醫學等領域研究者的喜愛。雞胚模型在藥理毒理評價、表觀遺傳學、發育生物學以及疾病機制研究等領域有廣泛應用。雞胚模型因其來源廣、樣本量大、孵育可控、周期短、操作簡便等優勢被廣泛使用。雞胚模型也被用于化妝品對皮膚、眼部的刺激及毒性研究。將雄雞睪丸手術摘除,可進行雄性激素的研究;還可研究因切除睪丸而導致的甲狀腺功能減退、垂體前葉囊腫等內分泌疾病。1~7日齡雛雞的膝關節和交叉神經反射,可評價脊髓鎮靜藥的藥效;6~14日齡雛雞可用于評價藥物對血管功能的影響;雞的離體器官也用于藥物評價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