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婕
中藥學教研室,博士,副教授
E-mail: chenjiexz@163.com
教育經歷
2011年9月—2018年6月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士(碩博連讀)
2007年9月—2011年6月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士
工作經歷
2024年12月—今 c7c7.app,藥學院,副教授
2018年7月—2024年12月 c7c7.app,藥學院,講師
榮譽獲獎
2020年全國高校(醫學類)微課教學比賽二等獎
教學情況
必修課程:藥用植物學,生藥學,中藥鑒定學
選修課程:分子生藥學,中藥資源學,分子生物學
實踐課程:藥用植物學野外采集實踐,中藥認知與專業技能拓展,中藥標本館開放實驗
研究領域
藥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及調控機制
藥用植物相關微生物多樣性
代表性科研、教改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82304678,基于“叢枝菌根真菌-激素信號轉導-轉錄因子-L/ODC基因”調控路徑解析苦參生物堿生物合成的調控機制,30萬元。
2、山西省應用基礎研究計劃青年基金項目,201901D211341,叢枝菌根真菌(AMF)提高苦參根系生物活性成分積累機制的研究,3萬元。
3、山西省高??萍即蔥錄蘋萍即蔥孿钅?,2019L0417,苦參根際微生物群落組成與根系生物堿類活性成分關聯性研究,2萬元。
4、山西省省級博士啟動基金項目,SD1815,苦參根系相關微生物群落組成的研究,5萬元。
5、c7c7.app校級博士啟動基金項目,XD1816,苦參根系相關微生物影響根系生物堿類活性成分積累機制的研究,20萬元。
代表性論著
1、Chen J, Li N, Chang J, Ren K, Zhou J, Yang G. Taxonomic structure of rhizosphere bacterial communitie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the accumulation of alkaloidal metabolites in Sophora flavescens.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2021, 12: 781316.(中科院二區,IF=6.06)
2、Chen J, Zhang H, Zhang X, Tang M. Arbuscular mycorrhizal symbiosis mitigates oxidative injury in black locust under salt stress through modulating antioxidant defence of the plant. 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 2020, 175: 104034.(中科院二區,IF=5.55)
3、Chen J, Zhang H, Zhang X, Tang M. Arbuscular mycorrhizal symbiosis alleviates salt stress in black locust through improved photosynthesis, water status, and K+/Na+ homeostasis.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17, 8: 1739.(中科院二區,IF=4.11)
4、陳婕, 謝靖, 唐明. 水分脅迫下叢枝菌根真菌對紫穗槐生長和抗旱性的影響.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2014, 36(6): 142-148.
5、鄭鼎玉, 陳婕, 鄭紫云, 盧丹丹, 楊官娥. 鳥腸球菌(Enterococcus avium)中α-L-鼠李糖苷酶基因的克隆表達及酶學性質. 微生物學通報, 2022, 49(1): 49-60.
6、常佳鈺, 陳婕, 趙博榮, 柴書彤, 白紅娟, 楊官娥. 光合細菌菌劑對栽培黃芪質量及其根際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 中藥材, 2023(04): 829-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