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影像學院組織師生黨員觀看大型原創話劇《太行》
為進一步強化黨史學習教育的實效性,充分發揮優秀文藝作品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的生動意義,引導廣大黨員更好地了解山西歷史、傳承太行精神、弘揚紅色文化,4月21日晚,醫學影像學院黨總支組織師生黨員160余人,前往山西藝術職業學院星光劇。騫劭戳訟桌窠ǖ騁話僦苣甑腦椿熬紜短小。

該劇講述了太行山深處一座小村莊——神仙居的人民在村黨支部書記和黨員干部帶領下不畏艱險、不懼犧牲,兩代人30年頑強修路的感人故事。一座山、一條路……全劇通過時空穿越的藝術手段,以“修路”為引,以“基層黨支部”為線,將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呈現在舞臺,在一段段感人故事的回望中,生動再現了那段艱苦卓絕的崢嶸歲月,“路不打通、人不下山”的豪邁誓言一次次回響在觀眾耳畔。
觀劇結束后,全體師生黨員一起合影留念并對演職人員表達了由衷的感謝。走出劇。蠹乙廊懷兩在話劇激昂的氛圍中,紛紛抒發著內心的感受。
教工黨支部書記楊國強談到,話劇《太行》劇情曲折動人,情節催人淚下,傳遞了太行精神和當代共產黨人奮發圖強、排除萬難建設偉大祖國的崇高精神。太行山再硬,硬不過太行人的骨頭;太行山再高,高不過太行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這就是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不怕犧牲、不畏艱難,百折不撓、艱苦奮斗的太行精神。
本科生第一黨支部預備黨員白皓雪說,精彩的劇情激蕩著在場每一位黨員的心靈,《太行》不僅演繹了太行山基層黨組織為改變貧窮落后面貌,帶領村民在巍巍太行的嶙峋峭壁間流血流汗、風餐露宿、前赴后繼、久久為功修筑公路的愚公移山精神,更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時代篇章。作為一名預備黨員,我會將話劇傳達的太行精神延續下去,就像落幕歌曲中寫的那樣:“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萬水千山最美中國道路”。
本科生第二黨支部黨員付淼表示,一條路修進了大山里,也修進了人民心里,更是把共產黨人和人民緊緊連接在了一起。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得路。太行山的祖祖輩輩以不可摧折的“硬骨頭”開山鑿路、以愚公移山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夢想成真的精神值得我們永續學習。
本科生第三黨支部李陽陽說,今日,觀看《太行》是一堂生動的黨史學習教育課,傳承延續著太行精神,它給予我的震撼是驚心動魄、感人淚目。“路不打通,人不下山”這句口號就是30年里兩代人只為開辟一條道路的決心與斗志,是不怕犧牲、不畏艱難、百折不撓、艱苦奮斗的太行精神,更是我黨為人民謀幸福的不懈努力與執著追求。在建黨一百周年之際,我們要繼續學習百年黨史,傳承革命精神,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自己的貢獻。
本科生第四黨支部預備黨員王璐瑤表示,讓我尤其感動的是那一句臺詞“路不打通,人不下山”,呂五福書記不幸犧牲后,太行山這座小山村寂靜了七年,當七年后他的兒子呂青志再度喊出這句口號,讓人不禁熱血沸騰。這就是“不怕犧牲、不畏艱難、百折不撓、艱苦奮斗”的太行精神,時代發展到今天,在建設現代化社會主義強國的進程中,我們更應當傳承延續好這一偉大精神。
研究生第二黨支部李云霞說,話劇《太行》精彩的劇情,激蕩著每一位觀眾的心靈,短短1小時40分的演出,帶領我們回望了那段艱苦卓絕的歷史,重溫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深刻內涵,將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以藝術舞臺的形式展現出來。在迎接建黨一百周年之際,觀看話劇《太行》,通過回望歷史,我們更要以太行精神砥礪奮進、勇往直前。
研究生第三黨支部徐陽談到,路,是曾經壓在太行山神仙居村民心中的一座大山,為走出大山、為擺脫貧困,祖祖輩輩的太行山人在黨支部的帶領下不怕犧牲、艱苦斗爭30年,以“路不打通,人不下山”的英雄氣概,用鮮血和生命鑿出了一條通往山外的路,通往幸福的路,創造出“人定勝天”的偉大壯舉。重溫歷史,我們深刻的感受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群眾在脫貧攻堅路上的不懈努力與執著追求,太行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不懈奮斗。
研究生第四黨支部楊雨珠講到,話劇真實反映了從建國后到上世紀80年代,太行山人民與大自然作斗爭,努力改變生存環境的一段感人歷史,深深感悟到老一輩共產黨員百折不撓、艱苦奮斗的崇高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我們每一個黨員,都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在本職崗位上艱苦努力,在改革發展中貢獻自身力量,用實際行動向建黨一百周年獻禮。

黨總支書記孫天青勉勵廣大師生黨員,話劇雖然簡短,但其背后的意涵無比深刻,既是對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生動詮釋,也是對不怕犧牲、不畏艱險,百折不撓、艱苦奮斗太行精神的謳歌。作為生逢盛世的新時代青年黨員,要學會從歷史中汲取奮斗的力量,要牢記自己的黨員身份、牢記黨的宗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認認真真做好每件事,扎扎實實走好每步路。
(文/梁建秀、王紹穎;圖/閆麗爽)
Powered by c7c7.app醫學影像學院 © 2011-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