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灘建筑群、和平飯店、武康大廈、外白渡橋、豫園、東方明珠……這些耳熟能詳的上海地標建筑,連接著包容開放、文明多元的上海城市文明。4月1日上午,學校2023年度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第1期暨處級干部業務能力提升班開展沉浸式教學,全體學員乘坐“建筑可閱讀”雙層巴士,參觀學習了上海市標志性建筑的設計、建設和功能變遷,深切感受包容開放、文明多元的上海城市文明。校黨委副書記王宏偉帶班并參加。

9點半,車輛緩緩駛離站臺,沿著既定的路線行駛。在“行進式”的講解中,專業講解員依次向學員們介紹身邊的歷史建筑,并帶著學員“走進”建筑,講述建筑背后的故事。行駛路線串聯了上:E山ㄖ、江南園林建筑和現代建筑群,全程以海派文化的外灘建筑群為核心,沿線領略了具有江南園林文化特色的城隍廟建筑群和浦東陸家嘴東方明珠的現代化建筑群。通過體驗式、沉浸式學習,通過賞、聽、互動多維度體驗結合,學員們用別樣的方式打開了上海建筑的“大門”,從浦西暢游到浦東,打卡了經典城市地標,感受了優秀建筑背后的精彩文化與歷史故事。

上海市“建筑可閱讀”項目榮獲“2022年度文化和旅游最佳創新成果”, 并掀起打卡建筑、走進建筑、解讀城市的熱潮,讓上海這座海納百川的城市更有溫度。學員們紛紛表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要將傳承中華文明、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融入立德樹人的全過程,教育引導青年大學生更加堅定文化自信,厚植家國情懷,堅定理想信念,讓山醫青年在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中唱響青春之歌。

學習中,學員們還在復旦大學江灣校區籃球場開展了團隊建設活動。學員分為4個組,以組間競爭的方式開展了跳繩和踢毽子比賽,第四組爭得1分鐘跳繩比賽第一名,第二組榮獲踢毽子接力賽第一名,提升了團隊凝聚力與團隊協作能力。
(文/成星亮;圖/郭建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