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由校團委、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和毓秀學生社區共同舉辦的“以美潤心、向美而行”美育講壇第四講在中都校區教學辦公樓一層學術報告廳舉行。本次講壇邀請到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硯文化委員會副會長、山西省收藏家協會硯文化專委會主任趙安澤為同學們展開一場題為“中國硯文化”的精彩報告。我校美育教研室的老師及來自各院系、各社團、各學生社區的100多名學生參加。講壇由校團委副書記常彥民主持。

講座中,趙老師提到硯臺乃“國之瑰寶”,自誕生起便與中華文明緊密相連——“沒有硯,就沒有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他首先從硯臺的概念與構造切入,介紹硯臺核心組成包括硯堂、硯池、硯額等,而其源頭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的研磨器,紅山文化時期的磨盤、磨棒,不僅加工谷物,更研磨顏料。從硯臺的歷史演變能梳理出一條清晰的時間脈絡:硯臺“萌于史前、興于秦漢、盛于隋唐、卓于宋元、精于明清、衰于民國、榮于當代”。他結合澤益軒藏硯及考古發現,生動還原各時期硯臺特色。講座上趙安澤還分享了硯臺的多元價值,硯臺不僅是實用文具,更是集歷史、文化、藝術、收藏價值于一體。

在會場前排,趙老師一行還展示出30余種不同年代、不同類型的硯臺藏品,講座結束后老師和同學們紛紛上前觀摩學習,真切感受硯臺文化,品味歷史氣息。趙老師耐心地為同學們講解藏品內涵與藝術價值,并贈與我校由其本人完成,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作品《硯之情》。

本次講座讓同學們體驗了硯之美,領略了中國硯的博大精深以及背后傳承的中華文明。學校將繼續推動美育教育深度融入人才培養流程,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為學生的成長注入豐富的精神內涵。
(圖/周潤田;文/高豐訶)
Copyright 2016 sxm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晉ICP備05000478號
總訪問量: 今日訪問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