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第二醫院骨科關節病區采用側臥位直接前入路(LDAA)全髖關節置換術(THA),為眾多嚴重髖關節疾病患者提供了更舒適、更高效的康復方案。

全髖關節置換術作為解決嚴重髖關節疾病、恢復關節功能的成熟方案,一直是骨科領域的重要治療手段。1883年,德國醫生Carl Hueter首次報道髖關節直接前方入路(DAA),1950年法國醫生Judet將其應用于髖關節置換手術。早期仰臥位DAA因需特制牽引床和復雜器械,在國內推廣受限。近十年來,隨著ERAS(加速康復外科)理念的普及,損傷小、恢復快的DAA再次成為焦點。我校第二醫院骨科關節病區在此基礎上創新采用側臥位DAA,讓患者在手術中保持側臥姿勢,形成了獨特的技術優勢。
該手術有四大優勢:一是極致微創,保護組織。手術切口位于髖關節前方,無需切斷臀中肌、外旋肌群等核心肌肉群,最大程度減少肌肉和軟組織損傷,從源頭降低術后疼痛和恢復難度。二是精準視野,操作直觀,髖臼的暴露和假體植入角度控制更加直觀、精準,確保手術效果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三是優化效率,簡化流程。無需特殊手術床,消毒鋪單更簡單高效,且術中穩定性更好,透視方便,提高了假體安放角度的準確性。四是降低風險,加速康復。該技術可顯著降低脫位風險,帶來諸多康復優勢:肌肉損傷。δ芑指唇滔災涌。
我校第二醫院骨科李春江副主任醫師團隊緊跟前沿技術,熟練掌握并常規開展側臥位DAA微創全髖關節置換術。從術后反饋來看,患者恢復情況良好:術后第一天,患者步態正常,可完全下蹲;術后一個月復查,同樣能實現完全下蹲。后方關節囊及外旋肌群的保留,大大降低了后脫位風險;肌間隙入路減少肌肉損傷,讓患者恢復速度更快,生活質量顯著提升。
側臥位DAA技術代表了現代髖關節置換追求精準化、微創化和快速康復的重要方向,為對術后活動要求高或存在一定脫位風險因素的患者提供了更優選擇,讓患者告別髖痛束縛,重享自在人生。
(圖文/李春江、馬路遙)
Copyright 2016 sxm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晉ICP備05000478號
總訪問量: 今日訪問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