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第二醫院血管外科迎來重大突破,董紅霖教授團隊成功完成山西省首例入組經皮經頸動脈腔內血運重建術(PT-CAS),為頸動脈狹窄患者帶來更安全、高效且并發癥發生率更低的治療新選擇,標志著山西省在頸動脈狹窄治療領域邁上新臺階。

經皮經頸動脈腔內血運重建術(PT-CAS)是由安貞醫院血管外科張瑋教授、陳忠教授通過系列創新設計,突破層層技術壁壘,基于TCAR開創的一種治療頸動脈狹窄的新術式。該術式研發出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頸動脈狹窄手術新方案,為患者提供了更先進的治療手段。
此次接受手術的患者是一名81歲的男性,其被發現左側頸動脈狹窄已有1年。患者既往病史復雜,患有13年高血壓、10年糖尿。被拱橛泄諦牟。2020年進行了PCI術;患有帕金森,且在2012年接受過右側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更有著13年陳舊性腦梗死病史,無肢體活動障礙。面對患者如此多的基礎疾。車木倍瞿諛ぐ嚦榘脫術面臨全麻風險及顱神經損傷風險,而行經股動脈頸動脈支架置入術又存在較高的斑塊脫落風險。

為了給患者制定最佳治療方案,董紅霖教授團隊聯合院內多學科專家進行了全面會診。經過集體深入討論,并與患者家屬充分溝通后,最終決定采用最新的經皮經頸動脈腔內血運重建術。該術式通過將頸動脈血流轉流至股靜脈,并利用特殊裝置過濾術中脫落的血栓或斑塊,能有效提升手術成功率,同時避免大切口、顱神經損傷以及圍術期腦梗塞等風險。
從術前彩超、CTA、造影顯示的頸動脈重度狹窄,到術中成功捕獲斑塊,再到術后造影可見狹窄完全緩解,手術過程順利,達到了預期的治療效果。此次手術的成功實施,不僅為患者解除了病痛,也為山西省頸動脈狹窄治療領域積累了寶貴經驗,隨著該技術在臨床的進一步運用,有望讓更多患者受益。
(圖文/閆盛)
Copyright 2016 sxm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晉ICP備05000478號
總訪問量: 今日訪問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