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山西代表團住地,(左起)解軍、王雅麗、楊曉靜代表就健康山西建設話題展開討論。本報記者李聯軍攝。
山西日報記者楊文俊北京電 政府工作報告回顧過去一年和五年工作,提到“2022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我國發展取得來之極為不易的新成就”“過去五年極不尋常、極不平凡”。四個“極”字,讓山西團代表感受到國家的發展韌性和堅實底氣,更真切體會到“成如容易卻艱辛”的深刻道理。
三年抗疫,是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是一場艱苦卓絕的大考。全國兩會期間,來自我省醫療衛生工作一線的全國人大代表,他們都曾白衣作征衣,以使命守生命,筑起守衛生命的防線。
“新十條發布后,所有醫護人員立即進入備戰狀態,年齡大的醫生成立互聯網醫療專家團隊,中年骨干醫生編組進入重癥醫學科,青年醫生分批次輪轉急診科。”大同市第三人民醫院副院長王雅麗代表回憶疫情防控最吃勁的階段,心緒難平,她深有感悟地說,事實充分證明,黨中央的疫情防控政策是正確的、科學的、有效的,得到了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作為一名重癥醫學科醫生,山西白求恩醫院重癥醫學科黨支部書記、副主任楊曉靜代表是抗疫的親歷者、見證者。“山西先后派出4400余名醫護人員援助湖北、內蒙古、上海、海南等地,優化調整防控措施后,醫院收治了大量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其中重癥比例達到60%以上,所有醫護堅守一個信念,就是多治好一個患者、多挽留一個生命。”
三年抗疫,贏得主動的關鍵,在于科學精準、因時因勢而變。當前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從這三年抗疫中總結出哪些經驗教訓,該如何加強,來更好的全方位全周期保護人民群眾的健康,成為代表們最關心、討論最多的話題。
“人才和教育是推動健康山西建設的重要支點,近年來山西高等醫學教育持續發力,新醫科建設深入推進,優質醫學人才不斷涌現,但是山西高等醫學教育仍然與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存在一定差距,高質量醫學人才培養不足、高水平醫學科研平臺缺乏、高素質醫學人才缺失等問題仍較為突出。”農工黨山西省委會副主委,c7c7.app校長解軍代表說,要在實踐中不斷研究醫學人才成長規律,通過建立本土院士工作室、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拓展人才培養平臺等方式,探索醫學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滿足人民群眾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
疫情救治期間,“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對保障人民健康發揮了重要作用。“分級診療對基層醫院首診醫生診斷和處置水平、‘雙向轉診’通道暢通、轉運及時等提出更高要求。”楊曉靜代表結合工作經驗,建議設立專項培訓項目,由上級醫院通過技能培訓、理論教學、定期查房、操作演示等方式,扎實基層醫護人員的診斷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同時完善保障機制,暢通轉診渠道,改善患者的就醫體驗。
“面對一些重大疾。羆舛說囊攪譜試匆廊患性諞幌叱鞘瀉筒糠侄線省會城市。老百姓必須跑到上級醫院去,交通成本、住宿成本、時間成本都不是一筆小數目。”王雅麗代表說,解決這一難題,讓老百姓在家門口有“醫”靠,加強地市級各臨床重點專科的建設水平至關重要。
從“乙類甲管”到“乙類乙管”,從“防感染”到“保健康、防重癥”,每一次疫情防控政策優化,每一次醫療衛生事業的進步,都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生動詮釋,都是實事求是、科學決策的深刻體現。代表們匯聚行業智慧、廣納基層建議、傾聽民眾呼聲,積極建言獻策,筑起護佑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堅實屏障。
原文鏈接
(來源/山西日報2023年3月13日05版)
Copyright 2016 sxm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晉ICP備05000478號
總訪問量: 今日訪問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