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第一醫院“陽光醫院”項目組開發出綜合醫院精神心理問題篩查新工具,研究成果發表在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Outcomes上。

該論文相關研究從不良情緒體驗和人格障礙傾向兩個領域研制住院患者心理體驗量表,包括住院患者心理體驗量表-1(篩查焦慮、抑郁情緒和自殺風險)和住院患者心理體驗量表-2(篩查偏執型、情緒不穩定型和表演型人格傾向)。兩個量表各12個條目,測評平均時間為3分鐘,采用自評方式,具有條目少、測評時間短、信效度良好,便于綜合醫院非精神科醫護人員使用的特點。


該研究在研制患者不良情緒體驗量表的同時,增加了人格障礙傾向量表。我國綜合醫院非精神科患者精神心理問題患病率在20%-40%之間,而識別率僅為15.9%,其中焦慮、抑郁是最常見的精神障礙。心理問題不僅會加重患者身心不適,而且會惡化醫患護患關系。人格障礙患者存在危人害己的傾向性,但在實際的醫療服務中卻常常處于被忽視的境地。
通過“住院患者心理體驗量表”對綜合醫院非精神科患者進行評估,快速篩查焦慮、抑郁情緒和自殺風險及高風險人格傾向患者,護理人員可以有針對性地為患者實施心理護理服務,早發現早干預,使患者感受到心理關懷的體驗,實現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的全方位治療與服務。也可對降低醫療運行風險、避免潛在的醫療糾紛,發揮積極作用。
2019年8月,“住院患者心理體驗量表”正式接入c7c7.app第一醫院HIS系統-護理文書,作為住院患者入院時常規篩查工具使用,評估數據在“陽光醫院”心理管理信息化平臺實現了實時監測。目前,全院11個科室納入“陽光醫院”系統,評估患者共6000余人次,陽性篩查率約10%,干預重癥患者近200人次。
據悉,“陽光醫院”項目是在“136”興醫工程的平臺下,由我校第一醫院精神衛生科、醫務處、護理部、工會、團委聯合開展。旨在探索構建綜合醫院非精神科入院初篩評估—動態監控—分級干預—出院后隨訪管理的心理健康服務模式,使患者在治療專科疾病的同時都能享受到心理服務。自項目實施以來,取得了良好成效。醫護人員對心理知識的知曉率大幅提升,同時住院患者滿意度提高,醫院整體投訴率下降,患者人均住院費用下降。
(圖文/張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