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第二醫院骨科李立志教授骨腫瘤團隊在趙斌院長、馮毅主任的支持下完成了山西省首例反式肩關節假體置換術(RTSA),并獲得成功。本例患者為肱骨近端惡性腫瘤,腫瘤廣泛切除后肩袖結構全部破壞,難以重建,而術中所采取的反式肩關節假體不需要重建肩袖就能夠很好的恢復肩關節的功能,但該假體改變了肩關節的解剖結構,設計精巧,操作復雜,全國僅有少數幾家醫院開展,該手術的開展標志著第二醫院肩關節外科水平進入國家先進行列。
患者劉某,發現左肩部腫物伴疼痛一年余,3月份出現左肩關節活動受限,左手掌面尺側麻木,穿刺活檢結果顯示為骨膜軟骨骨肉瘤,4月17日患者以左肩部惡性骨腫瘤診斷入院。李立志教授團隊積極制定治療計劃,完善手術方案,于4月21日為患者在全麻下行左肩關節病損切除、反式肩關節置換術,手術歷時三個半小時,術后拍片復查顯示假體位置合適,固定牢靠。術后第二天患者即可下床活動,左手掌面尺側麻木癥狀消失,左上肢屈伸、外展內收活動良好,于術后第四日出院。
據李立志介紹,傳統的人工全肩關節置換在治療肩關節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和肱骨頭缺血性壞死等疾病中廣泛應用,且效果較好,但在肩袖關節病治療中卻失敗率較高,盡管半肩關節置換避免了肩胛盂端假體松動,可是進行性的關節盂磨損導致中遠期療效依然不理想。而RTSA在治療肩袖關節病方面效果較好,它可以有效緩解患者肩部疼痛及改善上舉能力。反肩假體設計在生物力學上的優點在于通過旋轉中心內移使更多的三角肌纖維參與了肩關節外展和前舉運動,通過肱骨側假體下移使參與肩關節活動的三角肌處于更大的張力狀態。這些因素綜合作用的目的在于在肩袖缺失情況下能更好地發揮三角肌的功能。
(圖文/仇麗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