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第二醫院消化內鏡中心在多學科共同協助配合下,成功完成一例經鼻氣管插管下咽早癌合并食管早癌手術。此次高難度手術的成功實施在我省尚屬首例,標志著我校第二醫院多學科診療優勢不斷凸顯,更體現了內鏡診療范圍不斷向相關學科交叉滲透,逐步形成多學科融合發展的多贏局面,使我校第二醫院消化內鏡中心在消化道早癌ESD領域向更高水準、更深層次邁出了全新的一步。

患者是一位52歲的男性,在其他醫院檢查為食管早癌(病理為高級別上皮內瘤變),今年10月在我校第二醫院內分泌科住院期間復查胃鏡,在無痛內鏡下,王慧敏醫生細心的發現該患者不僅有食管早癌表現,同時還伴發聲帶腫物及下咽病變,活檢證實聲帶病變為良性病變,下咽為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咽部早癌的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是近年來隨著消化內鏡快速發展所衍生出來的新技術,在早癌中的應用較少,為了最大程度保障診療方案更安全、合理和有效,經與醫院麻醉科、消化內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多學科討論后,決定為患者實行個體化治療方案,即先行經鼻氣管插管內鏡下咽部及食管早癌剝離術(ESD),再行聲帶息肉切除術。
在手術過程中,因咽部空間狹窄、組織疏松、無粘膜肌層及器械和氣管插管相互影響等,為手術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在原麗莉主任和毓珊主任醫師指導下,王慧敏醫生、劉建慧護士沉著冷靜操作,一步步將難題巧妙化解,以高超的技術成功挑戰這一早癌領域的高難度手術。術后患者留置氣管插管,在麻醉科ICU觀察一日后拔出氣管插管,返回消化內科普通病房,無并發癥產生,恢復良好。
據原麗莉主任介紹,約10%食管癌合并同時或異時性下咽癌,40%下咽癌合并同時或異時性食管癌。下咽癌發病位置隱匿,早期缺乏特異性癥狀,確診時大多數已為中、晚期。早期下咽癌行傳統外科開放性手術雖然可以根治性地切除腫瘤,但創傷大,易造成咽瘺、吞咽困難、飲水嗆咳等嚴重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是通過內鏡下進行的微創手術,主要針對消化道早期癌癥、癌前病變的治療,相比傳統外科手術具有創傷小、安全性高、并發癥少、恢復快、效果好、花費少等優勢。ESD手術可以達到與外科手術相似的治療效果,同時也可以有效保留咽喉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近年來,我校第二醫院消化內鏡中心推出了一系列新技術新項目,開展了多臺高難度內鏡手術,加快向高精尖進軍的步伐,努力引領山西省消化內鏡學科發展新方向,造福了大批省內外患者。我校第二醫院消化內鏡團隊將通過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以創新的實踐和務實的作風,惠及更多的消化道疾病患者!
(圖文/原麗莉、王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