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5日,由c7c7.app健康人文研究中心、c7c7.app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策劃并主辦,《中國醫學倫理學》儒家生命倫理學委員會、《中外醫學哲學》期刊編委會共同協辦的首屆全國“儒家生命倫理學”研修班在我校中都校區圓滿舉辦,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醫護人員及青年學子等60余人,圍繞儒家生命倫理學的理論構建與實踐應用展開深度對話。研修班由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鄧蕊教授致辭開始。

研修班邀請到四位國內知名的儒家學者做專題報告。清華大學唐文明教授以《生命體驗與死亡問題:儒教生死觀發微》為題,通過解析“未知生,焉知死”的哲學意蘊,揭示儒家“以生參死”的生死智慧,評論人香港浸會大學關啟文教授強調了該研究對構建當代生命意義體系的啟示價值。湘潭大學陳明教授在《家庭-人倫:中華文明的基礎與想象》報告中,系統闡釋“家國同構”文明范式對現代婚育倫理的借鑒意義,評論人澳門大學張穎教授建議拓展全球化視野下的家庭倫理研究維度。山東大學趙法生教授結合傳統喪禮案例,以《當代社會的生死禮儀》為題論證喪葬禮儀承載的生命尊嚴守護功能,評論人哈爾濱醫科大學賀苗教授強調,趙法生教授的研究為傳統禮儀的現代轉化提供了可行性路徑。香港城市大學范瑞平教授深入演講《儒家倫理學的特點與方法》,創造性提出“禮義重構法”破解西方原則主義困境,評論人c7c7.app鄧蕊教授認為該方法論為本土倫理體系建構提供了關鍵支撐。八位發言人與評論人通過主題報告與深度評論,引發全體學員展開熱烈討論。既彰顯了儒家倫理的當代活力,又為傳統智慧的現代轉化注入新動能。

本次研修班搭建了儒學與醫學、傳統與現代的跨界交流平臺,確立了傳統倫理現代轉化的實踐路徑。研修班的舉行,為構建具有文化主體性的倫理體系提供了理論支點,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全球生命倫理對話中持續發揮建設性作用。
(文/馮悅 圖/周云飛)
初審初校:張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