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招生、培養到畢業的全過程。招生內容可為招生簡章、初試、復試、調劑、擬錄取等(校研究生院與學院公開的內容);培養環節可涉及特色(讀書會)或實踐活動;畢業可涉及開題、中期、預答辯與答辯等。
一 招生
本學位點近5年(2020-2024)研究生報考總人數為353人,錄取總人數為104人,招錄比呈逐年改善的趨勢。培養方式以全日制為主,非全日制為輔。近5年生源結構顯示,專業背景趨向多元化,地域來源以省內生源占主導,院校來源逐漸呈現以外校生源為主的趨勢。
通過招生宣講會、與本科院校建立合作關系等方式加強招生宣傳;通過組建專業復試考核小組、對考生多維度全面評估等方式優化復試流程與考核標準;通過搭建學術平臺、完善獎助體系等提升優質生源報考吸引力。
二 培養環節
(一)實踐教學
研究生需累計完成不少于1000小時的實習,分為課程同步實習(根據課程安排進行)、輪轉實習(集中安排到醫療機構實習)和專業實習(根據導師研究方向安排)三個階段。實習包括實習動員、實習過程和實習評估三大環節,確保實習規范化、系統化。本學位點設立實習督導專職崗,基地擁有完善的培養方案和5年以上專業經驗的資深督導,全面參與教學、實習和論文指導。實習期間,學生嚴格按照實習手冊記錄內容,提交方案設計、工作日志和總結報告,最終由校內外導師共同評定成績。
積極與c7c7.app第二醫院、腫瘤醫院等附屬醫院合作開展服務項目,推動醫務社會工作發展。本學位點被認定為民政部社會工作服務示范單位、團中央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實訓基地和山西省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充分體現了產教融合的深度與成果。與呂梁市、晉中市委社會工作部等黨政部門合作,構建學校與政府等多方主體協同參與社會治理的平臺。
(二)教學基地
c7c7.app各附屬醫院
山西省民政廳
山西省老年公寓
山西省社會福利精神康寧醫院
山西大學附中
太原市萬柏林區興華街道濱河社區
太原仁泰心理咨詢有限公司
山西省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
太原市社會(兒童)福利院
山西省殘疾人康復醫院
山西鑄仁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太原市迎澤區橋東街道辦事處雙塔寺街一社區
太原市尖草坪區匯豐街道辦事處乾澤園社區居委會
太原市杏花嶺區壩陵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第一臨床醫學院共同基地)
晉中市救助管理站
(三)學術交流
本學位點邀請國內專家來校進行學術活動,指導研究生學術發展,不斷提升其專業水平和綜合能力。5年來已邀請清華大學路桂軍教授、中國人民大學衛小將教授、中央民族大學任國英、時立榮教授、華東理工大學范斌教授等社會工作專業領域專家來??菇渙?、講座等,累計50余場。
本學位點為研究生提供充分的制度保障和經費支持,鼓勵研究生積極參與國內外學術交流。近5年,研究生累計參與線上線下會議、論壇等173人次,在國家級、省級、國際學術會議中大會發言累計12人次。
聚焦醫務(健康)社會工作,在科研成果、學術活動、志愿服務、社會服務/寧養志愿服務研究和實務方面多有產出。研究生深度參與2024年“首屆河汾寒衣講壇——基于安寧療護的生命敘事”的論壇設計、組織、會務、交流、新聞報道等各個環節,其核心議題是安寧療護社會工作。研究生全程參與協辦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2024年會“中國精神健康社會工作歷史、現狀與高質量發展”分論壇并在罕見病社會工作、器官移植社會工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工作等領域多次參加國內和省內交流。
三 畢業
開題。開題報告的考核是保證學位論文完成的重要手段,研究生課題的選擇要在導師指導下,由研究生獨立完成。開題報告論證中評審專家根據“c7c7.app研究生開題報告評分表”的考核內容及考核標準嚴格審核,客觀評分。合格者計1學分。具體考核辦法參照《c7c7.app關于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的暫行規定》進行。
中期考核。考核合格者記1學分。未通過中期考核者不能進入下一階段論文研究。
畢業論文。可靈活采用多種形式,包括社會工作實務研究(就某個實務領域開展具體研究,在實際服務的提供中驗證及發展社會工作實務方法);社會政策研究(對當前的社會服務政策進行分析);社會工作項目設計與評估(根據某個社會服務與管理項目進行從設計、執行到評估的服務總結),等等。鼓勵學生以自己在專業社會工作機構的實務工作為主題撰寫相關論文。
四 社會服務
本學位點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適應社會工作部建立背景下社會工作人才新需求,探索校地合作人才培養新模式。著手籌建呂梁市社會工作學院、晉中市社會工作學院,并已在呂梁市六個縣市實施社會組織孵化、社會工作人才培養項目,合作開展信訪、黨建、新就業群體社會工作示范項目,引領推動地方社會工作發展。本學位點深耕社會治理,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居民生存和發展能力。依托鑄仁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承接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社區金融教育項目”,提升弱勢群體金融服務利用能力。疫情期間,專任教師王志中、劉燕等帶領研究生團隊參與搭建“醫心醫疫”平臺,線上線下結合方式參與校內外疫情防控,為大學生撐起心靈防護傘,共筑抗疫精神長城。專任教師承接鄉村振興項目,提供專業性、精準化服務,提升農村群眾福祉。姚尚滿副教授等指導研究生的留守兒童教育項目,為地方經濟發展儲備人才,獲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銅獎。
本學位點致力于提升公眾對生命的認知和尊重,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念,營造積極文化氛圍。王志中教授組織社會工作專業師生編寫了《珍愛生命健康成長-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小學版、初中版、高中版),推動青少年生命關懷教育大中小學一體化。本學位點動員公益文化資源,組建多元志愿組織,增強公眾社會責任感。先后成立心愿愛心社、寧養(臨終關懷)協會、生命關懷協會等學生組織,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專業師生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積極引領山西省公益文化人才培養事業發展,推動社會和諧發展。姚尚滿、席婷婷等專業教師,累計面向全省民政、衛生、教育、工青婦殘等單位和基層社區開展社會工作、志愿服務等政策宣講300余?。ι轎魘「魘邢厴緇峁ぷ魅瞬排嘌逑?、職業教育培訓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