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下午,c7c7.app第七屆健康人文月之“健康人文論壇”在新校區教學辦公樓一層學術報告廳拉開帷幕。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我校優秀校友梁曉峰教授擔任開講嘉賓。400余人的會?,座无虚?,許多同學站著聽完了全場講座。本次論壇由段志光校長主持。
梁教授以“全球衛生——中國CDC公共衛生援外”為題,從對外衛生援助的基本情況、為什么開展對外公共衛生援助、中國CDC在行動、體會與啟示、衛生援助中的人文需求等五個方面與大家進行了分享。
在對外衛生援助的基本情況方面,梁教授以大數據方式說明我國對外援助的規模及方式。對外衛生援助不僅有醫療藥物、人才培養、基礎設施等常規性方式,還舉辦了一系列特色醫療活動,如針對白內障的“光明行”,唇腭裂的“燦爛行”等。
在回答為什么開展對外公共衛生援助的問題上,梁教授認為疾病無國界,任何國家都難以獨善其身,全球衛生合作是必要的,我國《“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特別強調加強國際合作。
中國CDC在行動,中國走進非洲,支持非洲CDC建設,援助塞拉利昂應對埃博拉,參與“一帶一路”衛生合作。梁教授結合親身體驗,著重講述了抗擊埃博拉。2014年他作為領隊投身于西非埃博拉的重災區,醫療小組除了預防控制和治療疾病之外,還培訓了6000多名當地人員,組織建設了西非首個P3生物安全室。梁教授的這些親身體驗讓聽講座的師生肅然起敬,陣陣掌聲背后是敬仰、是責任。
在體會與啟示方面,他強調了疫情兇險,醫護人員做出的貢獻,號召醫學生們向先賢學習他們的科學與人文精神。對外醫療援助有很好的未來同時也充滿了挑戰,希望各種政府在尊重、合作、自信、管理等方面兼顧公平,有章可循。
最后,梁教授提出了衛生援助中的人文需求。他認為健康問題不僅僅是醫學問題,還涉及哲學、倫理、宗教、歷史等。援助國的衛生成功經驗無法直接復制到受援國,除了病原體、傳播媒介差異外,政府權威、衛生系統、基礎設施等都有很大的差異。救援參與者眾多,統籌協調各種關系需要適宜的合作方式,跨文化交流合作涉及諸多的人文因素,表達出人文需求的重要性和復雜性。
在互動環節,梁曉峰教授就教育教學改革、大學生在校發展與畢業后的規劃等大家關心的話題,回答了現場師生的提問。整場講座氣氛熱烈,精彩之處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



段志光校長做了點評。他首先感謝梁曉峰教授在百忙之中前來我校講學,高度評價了本次講座,贊揚了我校杰出的校友在對外衛生援助中救死扶傷,發揚國際人道主義精神,以親身經歷實踐著c7c7.app“醫理博精,德能高邃”的校訓和“獻身務實,團結進取”的校風。其次,段校長談了我國對外衛生援助對高等醫學教育改革的影響,比如,對外衛生援助改“輸血”為“造血”后的學歷教育,在校師生的積極參與等。最后,段校長鼓勵師生走出校門,參與到全球健康的事業中去,為全球健康事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