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下午三點和5月5日同一時間,中都校區教學辦公樓一層報告廳座無虛席,由健康人文研究中心和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共同舉辦的兩場“醫學人文對話”如期進行!搬t學人文對話”是“健康人文月”的重要活動內容,采用對話形式邀請不同領域學者、臨床醫生做嘉賓,旨在搭建專家與本科生交流對話的平臺。本屆“健康人文月”的兩次對話分別以《“老年海嘯”與夕陽關愛——三甲醫院老年科主任與本科生的對話》和《“太陽出世”與護佑未來——三甲醫院產科主任與本科生的對話》為題,針對當前中國老齡化和產科倫理等社會焦點問題進行分享和討論,可謂用意頗深。兩場對話由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王志中教授主持,來自全校各專業的四百余名同學積極參與。

在《夕陽關愛》分場,王志中院長首先就中國步入老齡化的社會現狀和舉辦這場對話的初衷做了簡要發言,隨后來自c7c7.app第一醫院、c7c7.app第二醫院、山西省人民醫院和山西大醫院老年科的劉學軍、張秀蘭、薛臨萍和張麗暉四位主任分別從不同角度闡述了自己的認識。劉學軍主任提到,中國的老齡化現象又稱為“銀發浪潮”,目前老年人是慢病病人的主體,但老年科的醫生數量卻很少,未來中國老年事業應該是最輝煌的事業,也是中華道德傳承的重要方面。張秀蘭主任指出,我國擁有龐大的老年人群體,作為醫生,除了為大眾開展健康教育之外,還應重視死亡教育和緩和醫療。薛臨萍主任提出“老年跌倒”這一新名詞,指出每年因跌倒而導致骨折的老人數量龐大,而老年骨折可以說是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直接導致老年人生存質量急速下降,因此,老年跌倒是我們思考如何關愛老年人的重要方面。張麗暉主任特別談到,在臨床工作中,最大的困擾不是診斷,而是面對老年病人應做怎樣的心理準備,老年醫學是一個有專業要求的學科,也是最能體現人文情懷的領域。在提問環節中,四位主任圍繞同學們提出的“尊重生命”、“父母與子女關系”、“醫療資源分配”、“老年病的預防”等問題做了回答,并展開熱烈的討論。最后,主任們向現場同學提出一個美好的期望:老年醫學是一個朝陽學科,希望越來越多的年輕醫生加入到這個專業中來,共同推動老年醫學事業的進步。

《護佑未來》分場邀請了c7c7.app第一醫院、c7c7.app第二醫院、山西省人民醫院、山西省婦幼保健院四所醫院產科的王玉賢、王永紅、李合欣和王苓主任。王玉賢主任告訴同學們,助產士和產科醫學需要儲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全科知識,才能在臨床工作中充分保證孕婦的安全。王永紅主任向同學們介紹了自己為什么選擇從醫這條道路,以及受母親的影響成為婦產科醫生的經歷,闡述了婦產科的價值和意義。李合欣主任也和大家分享了選擇婦產科的原因,并與現場同學共同探討了“薪水可以和生命來比較嗎”這一重要倫理問題。王苓主任指出,婦產科不僅要具備專業技能,還要學習心理、倫理和營養學方面的知識,并且介紹了最受產婦歡迎的養生方法。在學生提問環節,大家就“二胎政策對婦產科的影響”、“對中國沒有普及無痛分娩的看法”、“醫鬧問題”等熱門話題展開熱烈討論。為同學們答疑解惑的同時,四位產科主任分別從親身經歷和專業層面詮釋了生命的可貴、母愛的偉大和醫學的神圣,不僅讓同學們了解了許多婦產科知識,也更加堅定了同學們從醫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