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9-11日,為了推進健康人文的理論探索與實踐,順應健康中國戰略實施的時代背景,由c7c7.app健康人文研究中心和中華醫學會醫學教育分會醫學社會與人文學組主辦的“全國首屆健康人文學術研討會暨中華醫學會醫學教育分會醫學社會與人文學組2017年會”在新校區順利召開。來自全國近50所高校、20余所醫院、健康報等主流媒體的130余位醫學人文專家學者和我校300余名師生共同參加了此次學術盛會。大會開幕式由黨委副書記賀培鳳教授主持。

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徐建國教授,中華醫學會醫學教育分會主委、首都醫科大學原校長呂兆豐教授,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副理事長暨醫學哲學專業委員會主委、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原院長張大慶教授,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主委、上海中醫藥大學何裕民教授,中華醫學會醫學倫理學分會主委、《醫學與哲學》雜志常務主編趙明杰教授,中國哲學史學會中醫哲學專業委員會副主委、哈爾濱商業大學副校長程偉教授,全國醫學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汕頭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楊棉華教授,中華醫學會醫學教育分會醫學社會與人文學組組長、我校校長段志光教授,我校副校長解軍教授共同出席了開幕式。段志光校長、張大慶教授和呂兆豐教授分別在大會開幕式致辭。




會議邀請徐建國院士和呂兆豐教授,分別作了題為《細菌和人》、《醫學文化的哲學基礎與醫患關系正常理念的回歸重建》的特邀報告。徐建國院士以細菌的發現與微生物學的標志性發展過程為主線,講述了大腸桿菌的研究與實踐如何解決人民健康和國家重大衛生問題,以及在高原野生動物腸道菌群的研究與健康的關系中,人文如何在推動科學和健康進步中發揮作用。呂兆豐教授指出,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的召開,把健康事業提升到民族責任的高度,無疑將促使學界對與健康相關的社會、人文領域進行深入的研究。醫患之間的信任與合作是醫學文化的核心,重塑醫患信任,重現醫患和諧,既是醫患雙方的責任,也是社會共同的責任,更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
會議主題報告分三個階段進行,邀請了國內知名醫學教育和醫學人文學者張金鐘、何裕民、王一方、段志光、趙明杰、程偉、楊棉華、李恩昌、劉俊榮等14位專家學者進行了主題報告。段志光校長題為“大健康人文:醫學人文與健康人文的未來”的主題報告,提出了大健康人文(廣義的健康人文)的概念,梳理了了醫學人文、健康人文和大健康人文的關系,引起與會者的極大興趣和熱烈討論。其他專家學者圍繞健康人文的概念與理論基礎、健康人文與醫學人文的關系、健康人文教育等議題分享了各自的觀點,視角多元,分析深入,啟人深思。
專家們的精彩報告,發人深?。巳朧?,會場內響起一陣陣熱烈的掌聲。與會人員還利用茶歇時間就相關議題與各位專家學者進行深入交流,會場內熱情洋溢,充滿了濃厚的學術氣氛。另有52篇相關論文匯編成冊,書面交流。


會后,新華網、人民網、健康網、中國網、中國社會科學網、環球網、山西日報、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等眾多權威媒體進行了報道和轉發,引發了學界的普遍關注。其中,《健康報》在6月16日以“健康人文理念引發學者熱議”為題進行了詳細的報道,報道認為,現代社會是一個風險社會,在這樣一個錯綜復雜的背景下來研討與健康相關的各種問題,是使命也是挑戰。c7c7.app提出并大力推動大健康人文及其教育教學體系的理論與實踐,得到了學術界、教育界和醫療界等領域學者的關注。我們相信,“健康人文”理念的提出與推行,必將促進人們對當代健康問題的多維度思考,為健康中國建設提供更豐富的思想資源與實踐指導。
c7c7.app健康人文研究中心 鄧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