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健康中國戰略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落地《醫學人文關懷提升行動方案(2024—2027年)》,共同探討當前醫學/健康人文領域面臨的新挑戰、新問題,促進我國醫學人文事業的發展,由中國高等教育培訓中心主辦,中華醫學會醫學教育分會和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協辦,牡丹江醫科大學承辦的第八屆全國醫學/健康人文學術研討會于2024年12月27日—30日成功召開,全國66所高校、醫院、出版社等機構的近300名代表現場參會,2000余人線上參會。
28日上午,大會舉行開幕式。c7c7.app原校長,中華醫學會醫學教育分會常委、原醫學社會與人文學組組長段志光主持。學校黨委書記馬宏坤致歡迎辭,中華醫學會醫學教育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高教學會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北京大學醫學部副主任王維民教授致開幕詞。
馬宏坤書記在致辭中強調:學校落實《醫學人文關懷提升行動方案(2024—2027年)》,優化醫學人文課程體系,建強醫學人文師資隊伍,深入開展“人文大講堂”等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充分運用人文教育實踐基地——生命奧秘館、校史館、抗疫館等,將醫學人文教育與醫學專業教育相貫通,培養醫學生的人文情懷。此次會議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領會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內涵,堅持“兩個結合”,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大力開展醫學人文教育,助力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舉措。
王維民主任在致辭中指出:醫學人文關懷在醫患溝通中至關重要,是改善醫患關系的重要手段,專業進步和醫學人文作為醫學發展的兩只翅膀,伴隨著科技進步和醫學發展,醫學人文還存在著很大的進步空間,期望以本次大會為契機,與各位專家學者深入交流,同時也期待未來我們共同攜手,加強合作,共同推動醫學人文學科的繁榮發展。
主旨報告環節由哈爾濱醫科大學原副校長、教育部醫學教育臨床教學研究中心委員曹德品,濱州醫學院黨委書記、山東省健康促進與教育學會副會長孫祥軍聯袂主持。
北京大學醫學部副主任、全國醫學教育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中華醫學會醫學教育分會主任委員王維民在題為《第四代醫學教育時代的醫學人文教育》的報告中以醫學圖片為切入點講解醫學人文的重要性,并闡述了第四代醫學教育背景下醫學人文教育面臨的挑戰和應對策略;北京大學博雅學者、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監事長張大慶在題為《組織與規劃:新中國初期的疾病防控》的報告中從歷史的視角講述了新中國初期的疾病防控發展史;上海中醫藥大學資深教授、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原主委何裕民在題為《AI時代的醫學人文之沖擊及機遇》的報告中分析了AI時代醫學人文面臨的沖擊與機遇;《醫學與哲學》常務主編、中華醫學會醫學倫理學分會原主委趙明杰在題為《論主動健康的個人責任與政府責任》的報告中詳細闡述了主動健康模式下個人責任與政府責任;浙江大學高等醫學教育研究所副所長、《中國高等醫學教育》常務副主編郭永松在題為《醫學健康人文:研究與論文寫作》的報告中講解了醫學健康人文為何要研究、如何研究、怎么研究以及如何書寫研究論文四個命題;c7c7.app原校長、教育部醫學人文與全科醫學教指委副主任委員段志光在題為《大健康理念下的醫學人文教育改革發展思考》中講解了大健康理念下醫學人文范式的變化和醫學人文教育改革發展面臨的守正與創新。
圓桌論壇環節由長春中醫藥大學原黨委書記、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文化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主持。北京大學醫學部副主任王維民、牡丹江醫科大學黨委書記馬宏坤、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部副學部長金祥雷、齊齊哈爾醫學院黨委書記趙光、杭州醫學院原黨委書記呂建新、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黨委常委、副院長張進祥6位專家“圍繞《醫學人文關懷提升行動方案(2024—2027年)》如何落地”這一主題展開深入交流、熱烈討論、各抒己見。
特邀報告環節由河北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二級教授,中華醫學會醫學倫理學第九屆分會副主委、第十屆分會顧問邊林,新鄉醫學院副校長、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專家雒保軍聯袂主持。
牡丹江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姚黎英在題為《現代醫學視野中的生命倫理》的報告中從哲學的角度探討了活著、有尊嚴地活著、實現生命的意義三個過程;c7c7.app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山西省醫院協會副會長鄭建中在題為《統計數據中的健康信息》的報告中從統計學的維度分析了相關健康信息數據的現實意義和人文價值;廣州醫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所長、中華醫學會醫學倫理學分會主委劉俊榮在題為《身體理論視域下的健康人文教育之思考》的報告中分享了身體理論視野下的健康人文與反思;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健康政治學系主任李秉奎在題為《筑建中國特色的健康政治學》的報告中圍繞“健康政治學”是什么、以“信任”為中心的研究、筑建中國特色的健康政治學三個層面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汕頭大學醫學院原執行副院長、中華醫學會醫學教育分會醫學社會與人文學組副組長楊棉華在題為《跨界跨學科健康人文課程整合的探索與實踐》的報告中以《健康與社會》課程為例,講述了汕頭大學跨界跨學科健康人文課程整合的實踐與探索歷程;中山大學醫學人文聯合研究院副院長、全國高等院校醫學人文研究生培養聯盟常務副理事長程瑜在題為《日常生活中的主動健康與支持環境》的報告中以“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為題眼,以大健康觀念與文明健康小環境為切入點,闡釋了大健康與小環境二者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c7c7.app電教中心編導、《中華當代名醫》電視系列片制片人張志堅在題為《數字人文:醫學名人名家人文影像的探索與實踐》的報告中分享了拍攝《中華當代名醫》的心路歷程與拍攝感悟。
大會報告環節由汕頭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全國高等院校醫學人文研究生培養聯盟理事曾旸主持。
杭州醫學院原黨委書記呂建新以《面向全體醫學生全科醫學素養教育思考與實踐》為題向大會作報告,分享了杭州醫學院全科醫學素養教育的改革路徑與實施成效;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部金祥雷以《多學科融合視閾下綜合大學醫學人文教育體系的構建》為題向大會作報告,分享了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部醫學人文教育體系的探索與實踐路徑;牡丹江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徐悅以《醫學健康人文轉型的邏輯理據與實踐進路》為題向大會作報告,分享了醫學健康人文轉型的邏輯理據、現實困境與實踐進路;南昌醫學院公共學科教學部孫琪夢以《醫敘能量坊:主動健康模式下醫學人文教育的創新實踐》為題向大會作報告,分享了南昌醫學院醫學人文教育的創新與實踐。
研究生論壇由《醫學與哲學》常務主編、中華醫學會醫學倫理學分會原主委趙明杰,浙江大學高等醫學教育研究所副所長、《中國高等醫學教育》常務副主編郭永松聯袂主持。來自c7c7.app、河北醫科大學、長春中醫藥大學、廣東醫科大學、廣西醫科大學5所高校的6位博士和碩士研究生進行學術報告,展現出青年才俊的學術潛力。
12月29日上午,大會舉行閉幕式。第九屆全國醫學/健康人文學術研討會承辦單位杭州醫學院代表蔣錦琴院長作了邀請發言。c7c7.app原校長,中華醫學會醫學教育分會常委、原醫學社會與人文學組組長段志光作大會總結,他對本次大會的成功舉辦表示?:?,他表示本屆大會組織有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參與積極、影響廣泛,參會人數再創新高,受關注度逐年提升,產生了比較深遠的影響。12月29日下午,部分與會代表參觀了學校的校史館、臨床技能中心、影工基地、抗疫館和校容校貌。
此次大會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健康中國戰略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落地《醫學人文關懷提升行動方案(2024—2027年)》相關工作部署的一次良好實踐。未來,學校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持續深化行動方案,探索具有牡醫特色的醫學人文教育模式,推動醫學人文建設縱深發展,推進健康中國戰略及醫學人才培養的高質量發展,實現醫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有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