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劍津副教授,九三學社c7c7.app委員會社員,現任山西白求恩醫院綜合醫療科副主任。既有資深學者的知性優雅,又有年輕女性的時尚靚麗,36歲的郭劍津顛覆了大眾對教授專家的刻板印象。
她受邀到電視臺做科普節目,在報紙雜志開設科普專欄,現場為糖尿病患者做飲食治療宣傳,去縣級醫院做醫療扶貧,為當地患者開展科普和義診活動,作為騰訊醫典全國認證科普官,發布上百條內分泌疾病的科普短視頻,成為名符其實的“網紅”醫生。
一路成長 遇見更好的自己
“我從小就是聽著蛋白質代謝、三羧酸循環這些詞語長大的。”郭劍津走上從醫之路并非偶然。外祖父母都是山西醫療衛生事業的奠基者,母親也是山西醫療界的行業翹楚,對出生醫學世家的郭劍津來說,醫生不僅僅是一份職業,更是一份傳承。
2013年,郭劍津以優異的成績從南京醫科大學博士畢業。“到大城市發展,還是回太原陪在父母身邊?”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后,她選擇了后者。
“年輕人都向往大城市,哪里有高薪,有更多的機會,但是回家鄉同樣也可以施展才華,而且在這個熟悉的城市工作生活,讓我很放松。”近10年過去了,郭劍津用一個又一個耀眼的成績為當初的選擇做出回應。
2014年,剛剛在c7c7.app第二醫院內分泌科工作一年的郭劍津,就為科室拿下了首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2016年,憑借優秀的工作能力,她成為全省最年輕的副主任醫師、研究生導師,并被派往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和美國杰克遜紀念醫院進修醫療管理和健康管理。2019年,憑借出色的英文教學改革方案,她從上百名申請者中脫穎而出,入選美國國際醫學教育研究和促進基金會項目,成為山西區的首位成員。
2021年,作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山西白求恩醫院綜合科要成立內分泌學組,她應邀來到這里開始全新的工作。目前,郭劍津所在的綜合科是集內分泌、心血管、呼吸、重癥為一體的科室,專門診治慢性病和多發。飫鋝喚鲇腥∫渙韉淖≡閡攪蘋肪,同時有各個學組優秀的專家團隊。
“我希望在這里可以繼續貢獻自身專業知識,和團隊一起構建一個醫教研都出彩的重點學科。”新的環境,更廣泛的學科,對她來說都是新的更大的挑戰,但這些正是她所希望的,因為只有在爬坡的路上才能成長,才能遇到更好的自己。

借助網絡 普及更多健康知識
“現代人節食、挑食、久坐不運動等生活方式,讓骨質疏松逐年呈現年輕化趨勢,所以,年輕人要盡早建立骨健康的意識,讓我們的骨骼健壯起來……”8月24日,郭劍津受邀做客北京衛視《我是大醫生》欄目,為觀眾普及如何預防骨質疏松,提高行動力。
工作之余,郭劍津會利用一切機會,為大眾普及健康知識。“互聯網時代,大家都能通過網絡獲取健康信息,但是很多網絡上的信息是過度的、夸大的,甚至是虛假的,大眾無法分辨獲取專業的科普知識,如果醫生用好媒體平臺,向大眾科普醫療知識,對臨床醫學是一個很好的補充。”作為一位科室主任,每天醫、教、研日程滿滿的,盡管如此,郭劍津還是會盡可能抽出時間做健康科普。
“醫生眼中最簡單的常識,卻可能是群眾普遍的誤區。只要我們做的健康科普能夠幫助到身邊的人,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郭劍津的短視頻內容大多來源于日常工作中的實際病例。他將專業知識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和生動的小故事講述出來,讓網友輕松掌握健康知識。她的作品通過微博、抖音等平臺發布后,得到廣大網友的認可。“粉絲”的熱烈回應,讓她更加堅定了繼續科普下去的信心。
除了科普,教學也是這些年郭劍津投入比較多的一項工作,為了把教學內容講透徹,講明白,她花費了大量心思。課堂上她用漫畫的方式講解,做模擬就診的小品,甚至還在B站設立了視頻號,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們能對客觀生冷的醫學知識產生熱情,盡快掌握醫療救助知識。在她不斷的努力下,學生們的成績得以有效提升,她也連續多年被評為學校最受歡迎的優秀教師。

未病先防 科普無處不在
作為一名內分泌科醫生,郭劍津收治的多是糖尿病、甲狀腺等這類內分泌慢性病患者,在她看來,慢病就要慢治,急不得。
生活中,郭劍津快人快語,工作中,卻是慢條斯理。“最好的治療手段就是幫助患者摸索一套屬于自己的治療和生活方案。”所以作為主治醫生,郭劍津時刻提醒自己不能著急,要事無巨細地了解患者的生活作息、飲食習慣以及近來的心情和家庭關系。從而抽絲剝繭去幫助患者解除病痛。如果時間允許,她還會給患者普及一些防病小知識。在她看來,要把病看好,無論是在門診,還是住院患者,健康宣教都是不能缺少的。
“基本醫療教育不應局限于學校,一個短視頻、一場義診,一次宣講都可以滲透大眾可以接受的醫學內容。”在郭劍津看來,隨處都可以是講堂、教室,只要有人愿意聽,她就愿意講。因為科普可以讓更多的群眾對自身健康情況有基本的判斷,能夠掌握醫療常識,更科學地養生與就醫,真正達到“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目的。
“我經:團笥衙撬,少來醫院和我見面。”郭劍津笑著說,她希望大家不要以醫患的關系見面,而是能在更早的時候看到她的科普節目、刷到科普文章,及時止損,不要茫然地等到疾病發生時才被動治療。
“臨床醫生最了解困擾患者的問題是什么,所以,醫生是健康科普的主力軍。大眾需要更多專業的醫生加入到規范的科普工作中。”郭劍津希望有更多的醫生能夠秉持醫者初心,從不同學科入手創作更多更好的健康科普文章和短視頻,借助新媒體的力量,向公眾普及更多健康知識。

(圖文/郭劍津)
Copyright 2016 sxm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晉ICP備05000478號
總訪問量: 今日訪問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