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一臨床醫學院2021級臨床醫學五年制6B組的學生,為期八周的兒科實習即將落下帷幕。回望這段時光,讓我深有感觸的是帶教老師們手把手地悉心教導——他們不僅是臨床上的引路人,更是照亮我們迷茫時刻的一盞盞明燈。

入科后的第一步,便是學習如何規范書寫病歷。一份看似簡單的入院病歷,實則涵蓋了患兒全部關鍵信息。翔實的現病史與細致的體格檢查,正是破譯病情真相的重要密碼;準確完整的病歷資料也為后續精準用藥、因人施策提供了依據。老師常常提醒我們:“細節決定診斷方向”——這句話精準地道出了兒科病歷書寫的重要分量。
每周的病例討論,是我們臨床思辨能力成長的關鍵環節。有一次病例匯報,我們還在機械復述檢查數據,老師卻接連追問:“這個嬰兒首選頭孢曲松的依據是什么?”“新生兒黃疸光療指征的量化標準,你們真的掌握了嗎?”一連串的問題讓我們一時語塞。那一刻我們意識到,書本只是臨床工作的起點,真實醫療場景中充滿變數,必須以理論知識為基礎,不斷應對瞬息萬變的病情。要學會用證據支持決策,嚴格遵循指南規范用藥;要能夠將實際數據與教科書典型表現對照分析,同時提前預判風險——如果當前治療無效,下一步該如何排查和診斷。正是在這樣一次次的病例討論中,我們逐漸建立起規范、清晰的臨床思維路徑。
技能操作在兒科更是充滿挑戰。我們的操作對象往往是只有幾個月大的嬰兒,他們難以配合,操作難度遠高于成人。帶教老師會提前在示教室用模擬嬰兒讓我們反復練習,并細致強調操作要點:麻醉時要邊回抽邊進針,見到出血立即停止;要注意患兒體位的正確擺放、消毒范圍等;還提醒我們在實際操作前可以先和患兒輕聲交流,緩解他們的恐懼。老師們從有效與患兒溝通到處理家長的焦慮,甚至如何調節自我情緒,每一步都滲透著深厚的人文關懷。
通過這段實習經歷,我真正意識到,兒科醫生不僅是技術的匠人,更是孩子們健康的守護者。帶教老師們以嚴謹的教學和溫暖的示范,讓我真切觸摸到這份職業的厚重與溫度。未來的行醫路上,或許我仍會遭遇手足無措的時刻,但只要想起老師所說——“左手握技術,右手捧真心,你就能成為值得托付的人”,就一定會獲得力量繼續堅定地踏上這條充滿意義的征途。
(圖文/劉霞)
Copyright 2016 sxm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晉ICP備05000478號
總訪問量: 今日訪問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