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在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實施后的首個全國科普月,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的“科學追光計劃”落地太原,我校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醫生王明宇領銜專家學者與科技志愿者團隊,走進太原市迎澤區桃南小學,為1000余名師生進行了“與AI共舞,腦機互聯”主題科普講座,通過具身機器人互動、腦機接口演示、智能裝備體驗等多元環節,讓前沿科技走進校園,在孩子們心中播下創新的種子。

此次太原站活動是CCF“科學追光計劃”全國科普月系列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桃南小學操場上,具身機器人精準模仿人類動作、機器狗完成障礙穿越、編程戰車沿預設路線疾馳,提前布置的五大科技展區剛開放便被師生圍得水泄不通。
王明宇以“意念控制”的神奇現象開篇,結合國內最新臨床突破展開講解:“清華大學與北京宣武醫院聯合研發的NEO腦機接口系統,僅用硬幣大小的設備就能實現無線信號傳輸,讓四肢癱瘓患者通過意念完成進食、飲水等動作,抓握準確率超90%。”“腦機接口并非遙不可及的科幻,在臨床工作中我們已經開始應用。通過植入脊髓的電極芯片,進行昏迷促醒,讓曾經的植物人可以和家人外出一起吃火鍋;向腦深部植入電極,捕捉轉瞬即逝的異常腦電,從而撥開癲癇迷霧;打開腦起搏器的開關,原本僵硬顫抖的肢體立刻活動自如,帕金森患者每天早晨去迎澤公園打陀螺。大腦就像精密的生物計算機,我們的工作就是給出故障的部件做系統修復。”
在VR腦科學展區,學生們戴上混合現實設備,走進虛擬大腦內部觀察神經信號傳遞。具身機器人展區前,王明宇與機器人同步做出舉手、轉身動作,向孩子們解釋:“這就是AI捕捉人類動作信號的過程,未來它能成為殘障人士的輔助伙伴。”
活動期間,科技志愿者向學校捐贈科普圖書,桃南小學校長陳曄感慨道:“這場活動讓孩子們直觀感受到科技向善的力量,比課本知識更能激發科學興趣。”CCF科普工作委員會執委、CCF太原秘書長胡欣宇表示,太原站活動是“科學追光計劃”從邊疆到城市的生動延伸,未來將聯合王明宇團隊打造“腦科學科普云課堂”,惠及更多青少年。
此次科學進校園活動,既是首個全國科普月“科學文化進基層”的鮮活實踐,更是醫療與科技跨界科普的成功探索。夕陽下,同學們圍著機器狗不停提問的身影,正是科普力量最生動的注腳。
(圖文/王宏勤)
Copyright 2016 sxm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晉ICP備05000478號
總訪問量: 今日訪問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