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表委員之聲】
??中國科學院院士、首都師范大學校長方復全代表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充分發揮教師作為教育第一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有力支撐我國建設世界最大規模的教師隊伍,首要在于轉換教師隊伍建設思路,擺脫要素驅動的數量型擴張模式。
??要向體制機制改革要“增量”,進一步增加教師隊伍管理彈性和靈活性。要激發多元教師教育主體內生動力,師范院校、綜合大學、中小學、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區域教師研修機構等主體,應進一步加強教師教育協同聯動。要進一步提高教師學歷層次,完善教師終身學習體系,提高教師準入標準,切實推動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
??c7c7.app校長解軍代表
新體系培養好醫生
??推動構建“新醫德+新醫科”醫學人才培養體系,是培養更多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好醫生的必由之路。
??“新醫德”,即始終堅持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組建醫德素養教育課程群;搭建醫學核心課程的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案例庫,開展以“德醫相融”為核心的網絡教育。“新醫科”,即在生物技術、創新藥物等醫藥衛生新領域發力,打造跨學科人才培養體系;注重“醫學+”多學科交叉融合,推動課程交叉貫通;實現基礎與臨床相貫通,促進臨床學生實踐能力提升。
??北京師范大學國家高端智庫教育國情調查中心主任張志勇委員
優化教育履職考核
??當前一些地方還存在強化升學考試科目教育、不重視德體美勞教育、休息日集體補課以及教育評價、教師工作評價唯考試成績和升學率等錯誤做法,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與全面發展。
??建議引導各地黨委和政府踐行正確的教育政績觀,深化地方履職評價改革,將學生身心健康水平、貫徹落實國家課程方案情況、規范辦學行為等納入教育履職考核。同時,建議實施清理教育功利化短視化專項行動,把專項行動成效作為考核地方黨委、政府工作業績和中小學校長、教師工作評價的重要內容。
??九三學社中央科技專委會副主任、天津大學副校長明東委員
大力培養拔尖人才
??發展新質生產力,對復合型拔尖創新人才的需求尤為迫切。從人才培養角度出發,建議教育管理部門參照強基計劃、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的模式,大力支持交叉學科長學制招生和長周期培養改革。
??同時,高等院校還應面向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點領域,積極探索創新具有本校特色的交叉學科體制機制建設,突出對學生多學科綜合能力的考核導向。相關部門應出臺政策,細化交叉學科人才培養評價標準、學位論文標準等,推動交叉學科盡快從新領域、新賽道走向新動能、新優勢。
??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戴立益委員
健全協同育人機制
??信息社會的到來讓兒童成長環境發生巨變,兒童要形成必備品格、關鍵能力與正確的價值觀念,離不開學校、家庭、社會的協同培育與支持。
??建議加強統籌協調,發揮政府協同育人引導作用,組建專門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機構或專業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項目,對家庭教育給予適切的科學指導與充足的專業支持,幫助家長正確理解和運用科學的育人理念和方法。進一步完善社會家庭教育服務體系和學校教育參與支持體系,主動推進社會資源、空間與機會共享。為社會實踐基地提供專業支持,凈化優化社會育人環境。
??南京外國語學校副校長李鴻彬代表
創造優良學習環境
??“雙減”政策實施取得階段性成效,但教育負擔過重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建議教育相關部門制定更合理、更多元的評價與招生政策,引導學校將學生全面發展、素質提升與個性成長放在突出位置,為學生創造更加公平寬松的學習環境,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終身學習能力。
??同時,還應加大對教育基礎設施、師資隊伍建設、教育科研等方面投入,努力縮小教育差距。廣大家長須承:眉彝ソ逃鬧魈逶鶉危隕磣髟、潛移默化,培養激發孩子的創新精神、創造能力。
??(本報記者晉浩天采訪整理)
原文鏈接
(來源/光明日報2024年3月10日)
Copyright 2016 sxm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晉ICP備05000478號
總訪問量: 今日訪問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