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院始終堅持“重實踐”的傳統,開設19門實驗課程,共計538學時。2010年藥學實驗教學中心實訓中心成為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在新校區建設中,實驗學院實驗條件得到了改善,并先后籌建了“藥學實訓中心”和“中藥標本館”。為了進一步提高實踐教學水平,2013年組建了中藥虛擬仿真中心。目前,中心可承擔藥學、藥物制劑學和中藥學三個專業的藥用植物學、生藥學、中藥鑒定學、中藥學、中醫基礎理論、方劑學、天然藥物化學、中藥炮制學、中藥商品學、中藥分析等15門課程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任務,每年實驗學生人數達1000人,超過12000人時數,同時還承擔學??攀笛橄钅俊Mü嗄杲萄Ц母鍤導?,學院在實驗教學和實踐教學水平得到很大提升,積累了許多經驗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問題1. 實驗教學手段不夠全面,現實實驗教學對龐大理論體系的呈現有很大局限性。 中藥學專業實驗課程目前采用的主要教學方式為實驗課實際操作,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但此種教學方式受時空所限,均為單次教學,不利于絕大多數學生對實驗內容的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影響了學生基本實踐和創新實驗能力的培養。 對天然藥物化學課程而言,提取技術、分離技術、結構鑒定技術種類多樣,而現實實驗教學只能提供有限的學習內容,絕大多數方法技術是完不成的,基于這樣的局限性,可以通過虛擬模擬實驗來補充、完善。此外,對有些并未開設實驗課的課程,比如中醫學基礎課,對學生來說不能很好的進行,也可以通過虛擬模擬實驗來補充。 問題2. 中藥學野外實踐教學受動、植物生長季節、地點、環境等多因素限制 生藥學、藥用植物學、中藥鑒定學實驗教學中,分布廣泛的中藥資源和藥材采集與鑒定知識需要通過實踐才能掌握,但是藥學專業、藥物制劑專業沒有野外實習。另一方面不同植物生長周期不同,不同中藥藥用部位不同,所以中藥專業每年一次的野外采集實踐,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對野外中藥資源分布和藥材采集與鑒定的學習和知識的掌握,影響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問題3. 校企共建、平臺資源共享有待加強 中藥學專業學生培養目標主要為中藥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等中藥各領域專業人才,而目前由于多種原因,學生參與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的實踐不足,影響學生培養質量。 鑒于中藥學類實驗教學面臨的上述問題,c7c7.app藥學院整合中藥學專業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資源,建立中藥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作為真實實驗的有益補充。虛擬仿真實驗突破時空限制,方式多樣,便于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強化了學生對操作的認識,使學生熟悉了行業標準,既為教學服務,也為行業搭建了共享的資源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