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礎醫學院簡介 |
c7c7.app基礎醫學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19年建校初期的山西醫學傳習所,當時即開設有解剖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等多門醫學基礎課程。伴隨著學校的成長發展,1958年初成立基礎醫學部,1999年更名為基礎醫學院。綿延至今,歷代名師薈萃,百年桃李芬芳。 目前,基礎醫學院下設1個學系、13個教研室、8個實驗室、14個科研機構、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1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學院擁有生理學國家重點學科1個,生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和藥理學3個省重點學科;建有細胞生理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細胞生理學、出生缺陷與細胞再生和實驗動物與人類疾病動物模型3個山西省重點實驗室,以及出生缺陷與細胞新生再生和消化系統高發惡性腫瘤防治2個山西省科技創新重點團隊。此外,學院還建有基礎醫學和生物學2個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成為生物學與基礎醫學高端人才的培養平臺。 學院現有獲得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1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項目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山西省“新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333人才工程”省級人選1人,山西省高層次引進人才9人,省級創新團隊4個。 學院瞄準“特色鮮明,水平一流”的目標,根據學科發展趨勢,整合學科資源,凝練研究方向,以高層次項目促進學科發展。近年來學院承擔國家自然基金項目56項,其中重點項目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60項,科研總經費達7000余萬元,獲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發表SCI收錄論文500余篇,授權專利95項。 學院積極實施開放性辦學思路,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和港澳地區的科研院所、實驗室開展合作;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首都醫科大學、南方醫科大學、中山大學、河北醫科大學等單位或研究室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為學院的長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學院全體教職工秉承“傳承、奉獻、創新”院訓,襄續“厚德、尚學、求實、進取”的學院文化,堅持以學科建設為抓手,以制度創新為動力,以科學評價為導向,深化綜合改革,推動內涵建設,提升綜合實力,勵精圖治,攻堅克難,為學校早日建成全國一流研究應用型醫科大學而努力奮斗! (2025年6月20日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