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歡聚在這里,舉行盛大的2021年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與圓滿完成學業并取得學位的4715名同學共同分享收獲的喜悅,憧憬美好的未來。首先,我代表學校向每一位畢業同學表示熱烈的祝賀!向辛勤養育你們的父母、悉心教導你們的老師和為你們的成長付出心血的管理服務人員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同學們,這些天來,看到你們在校園里身著學位服拍照留念,定格青春的笑臉,我深深感受到校園濃濃的畢業氛圍。
“輕飄飄的舊時光就這么溜走,轉頭回去看看時已匆匆數年”。
多年寒窗之后,你們迎來了這一溫暖和歡欣的時刻!”作為校長和老師,總覺得還有很多東西沒有教夠、沒有教會大家。所以,在同學們畢業之際,再做一點叮囑。
母校是我們的家,是我們生命永遠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是承載我們汗水、眼淚、青春、友誼、奮斗的地方。還記得幾年前,你們帶著全家人的希望和寄托,步入了山西最高醫學學府、有著百年歷史的醫學殿堂,在這里編織青春、追逐夢想。如今,春華秋實,你們帶著滿滿的收獲和喜悅,即將啟程奔赴不同的學習工作崗位,開始各自的人生之旅,去實現自己的抱負和理想。

“仁義禮智信”,是中國古代儒家歸納的五個最基本的道德范疇,以“仁義禮智信”為主要內容的中華傳統美德深深熔鑄在我們民族的靈魂中,并形成人們的價值追求和文化精神。在2018年、2019年、2020年的畢業典禮上,我分別與畢業生們分享了關于“仁”、“義”、“禮”的話題。今天,在你們即將踏上人生新征程、開啟人生新篇章的重要時刻,我想與大家分享關于“智”的認識。
生命本身就是一種崇高的智慧。人類迄今為止,還沒完全弄清其中的奧妙。以研究生命為對象的醫學,同樣是一門需要極高智慧、終身學習的學問,是一門具有極強實踐性、人文性的學問。

親愛的同學們,無論你們將來選擇繼續深造還是走向工作崗位,作為一名醫者,既要有仁心仁術,更要有大智慧。
智,是儒家的核心價值范疇之一。儒家思想中的“智”,指的是一種道德智慧,就是辨別善惡、是非的能力。在儒家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過程中,施仁、施義和施禮是文化傳播的過程,是一個人提高悟性的過程。仁、義、禮,是一個人對其他人的作用,是在智的指導下實現的,正確地施仁、施義和施禮,就是智的表現。
下面,我圍繞“智”這個主題,從“明辨是非,把穩思想之舵”“終身學習,筑牢立身之本”“奮力擔當,不愧青春之我”等三個方面,給大家送上最誠摯的忠告和祝福。
一、明辨是非,把穩思想之舵

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戊戌六君子慘遭殺害。當時圍觀的百姓人山人海,朝著六君子紛紛叫罵,更有人大喊:殺得好。六君子也很驚訝,他們本想通過變法拯救大清,拯救陷入水火之中的百姓,最終卻落得如此下場。百姓為何如此?老百姓只是來看熱鬧的,朝廷說他們六人有罪,那么老百姓理所當然的認為他們有罪。他們已經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同學們,你們是讀書人,從小學讀到了大學畢業,甚至研究生畢業,你們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嗎?這本來不應該有疑問,但我遇到的一件事,使我開始懷疑人生。事情是這樣,就在最近一段時間,關于某公眾事件的評論,眾說不一,我問周圍的幾名研究生的看法,得到的回答竟然是:大多數人都說是什么什么,估計就是什么什么。這和100多年前的那些看熱鬧的老百姓有什么區別?對此,我感到無比的心痛!

那個時代的老百姓,99.3%是文盲,就是說,100個老百姓當中,可能還找不到一個人識字。他們沒有獨立思考能力,尚情有可原,而回答我問題的幾位同學,都是碩士和博士啊,關于我問他們的問題,只要經過自己理性的分析和判斷,答案無所謂對錯,因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價值觀。而他們的回答卻是,聽別人說是什么,就應該是什么,完全沒有自己的思想,這才是我心痛的原因。
同學們,你們在這百年醫學殿堂,經過5年甚至8年的熏陶教育,我希望你們不僅僅是學會了治病救人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步入社會后能夠用你所學救死扶傷,更重要的是,我真心希望你們學會了獨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思想,真正成為了你自己。在面對五彩斑斕又紛繁復雜的世界,能夠明辨是非,能夠辨別善惡,能夠認清真偽,不唯上,不盲從、不跟風;在無數的利益誘惑、大是大非面前,能夠把穩思想之舵,能夠堅守初心底線,挺得住、站得直、行的端。在任何時候,都要以國家、人民利益為重,做一名有智慧的山醫人。
二、終身學習,筑牢立身之本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知識更新速度的不斷加速。在18世紀時,知識更新周期為80~90年,19世紀到20世紀初,縮短為30年,20世紀60~70年代,一般學科的知識更新周期為5~10年,80~90年代,許多學科的知識更新周期縮短為5年。
進入21世紀,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時代已經到來,學科與學科之間,界限不斷突破,滲透和融合不斷進行,大量的邊緣學科和交叉學科不斷涌現。2020年,醫學知識量翻一倍所需要的時間,只需要73天。而在距我們較近的2010年,醫學知識翻一倍還需要3.5年的時間。
按照知識折舊定律:如果一年不學習,你所擁有的知識就會折舊80%。就一個人一生所學的知識來說,在校求學階段所獲得的知識充其量不過是他一生所需的10%,而另外90%以上的知識都必須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斷獲取。
可能有同學會說,讀書學習是一種負擔,很辛苦,我不學習行不行?當然可以,現在回去就可以躺平,人生的選擇只要在道德與法律的前提下都值得尊重。但人生的選擇至關重要,要看你的追求是什么,價值取向是什么?
我講一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給大家聽:去年9月初的一天晚上,大學同學聚餐,我因準備一個國家重大項目的答辯,要提前離開,去科室加班,其中一位同學半開玩笑半認真的問道:從職務講,你是校長,從業務講,你是核醫學專業全國的主任委員,早已功成名就了,為什么還要這么辛苦,有啥用?
我把這個問題命名為“同學之問”。
那么,我這么辛苦工作到底有什么用呢?為了這項工作,我和團隊的同事們熬了無數個夜晚,都是半夜2-3點離開科室。經過艱苦的努力,順利通過了國家基金委的答辯,我們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支持,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團隊將會制造出全球最先進的核磁光電一體化腦成像設備。
關于“同學之問”,我想留給大家幫我解答。

古人云:“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同學們,我希望你們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不要稍有所得就沾沾自喜。
很多人應該都有這種感覺,越是探索一個領域,越是覺得自己無知,因為我們在探索中,發現了一個更大的世界。通過不斷的學習、實踐,筑牢立身之本,通過不斷的學習、實踐,點亮智慧人生,才能更好的為患者服務,為社會服務,為國家服務。最終,“你的負擔將變成禮物,你受的苦將照亮你的路”(泰戈爾)。
三、奮力擔當,不愧青春之我

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剛剛過完百歲生日,100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英雄偉大的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拼搏,勝利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帶領14億中國人民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繼續奮勇前行!

同學們,到2035年,你們40歲左右,我們國家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2050年,你們55歲左右,祖國將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人民的幸福,是當代中國青年必須和必將承擔的重任。你們正逢其時,第二個百年目標的實現,你們都將是親歷者和建設者,你們必須和必將承擔重任,你們要將“個人夢”融入偉大的“國家夢”“民族夢”中,不負韶華、奮力擔當,在擔當中歷練,在盡責中成長,肩負起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書寫好新時代的青春篇章,實現好自己、家庭和國家的夢想!

同學們,“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不準情緒化,不準偷偷想念,不準回頭看,去過自己另外的生活。”(村上春樹)
最后,祝同學們前程似錦,智慧通達!
(2021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