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人:研究生學院 | 發布時間:2021年03月24日
| 點擊數:}學科堅守服務社會基本職能,聚焦國家和山西重大需求,發揮自身優勢,在醫療服務、衛生應急、成果轉化、行業標準、學術交流、脫貧攻堅等各領域全方位開展社會服務,為“疫情防控”“精準扶貧”和“健康中國”“法治中國”貢獻力量。
放射醫學(核醫學)學科團隊堅持醫工創新引領,持續推進核藥與顯像設備原研轉化升級,解決了核藥臨床應用轉化中的重大瓶頸問題。針對核藥配藥防護需求,團隊自主研發了國際領先的“輻睿智配”放射性藥物制備機器人,運用國際首創的機械設計和編程方法,可實現多種顯像藥物生產制備和實時測定全自動個性化,在中國第五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109萬個項目中奪得主賽道金獎,進入全國高校30強,與行業龍頭企業中國同輻合作即將投產服務全國核醫學行業,將有效降低工作人員輻射劑量和緩解相關專業人才短缺的問題。
學科針對核藥臨床轉化需求,對標美國FDA 和歐盟EMA 標準,團隊放藥研發工作成效顯著,在臨床評價設施、技術規范體系和劑量評估體系三大領域取得重大進展,2019 獲批國家創新型放射性藥物及新藥臨床評價技術平臺專項,獲得18F-FDG 臨床備案示范基地,推動了放藥國際化進程,填補了國內短板。
學科針對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需求,團隊秉承《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前沿要求,自主創研了 “五模態成像”國際首臺腦顯像設備,獲批國家2020 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研儀器研發專項,能實現同一時空、多模態亞毫秒級同步觀測腦功能活動,更能提高我國腦科學領域科研裝備自給水平,將為腦重大疾病精準診治提供強有力技術支撐,實現“理解腦、保護腦、創造腦”的醫學目標。
學科以科研助力科學抗疫。李思進組織全國同行編寫了《2019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期間核醫學診療安全防控專家共識》,并發表在《中華核醫學與影像雜志》,指導臨床工作科學開展,該專家共識被行業頂級雜志EJNMMI(歐洲核醫學與分子影像雜志)全文翻譯轉載。聯合美國核醫學會、新加坡核醫學會進行全球網絡直播,向36 個國家1000 多名業內同行介紹我國抗疫方案。解軍團隊在全省率先成功研發新冠檢測試劑盒并通過CE 認證,與中國疾控合作開展疫情基線調查,為山西復學復工后疫情防控提供精準指導。在徐建國院士指導下開展反向病原學研究,助力國家重大傳染病精準防治。
放射醫學方向主持編寫我國首個《核素心肌灌注顯像臨床應用指南》《131 碘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指南(2020)》《核素腎顯像臨床應用指南》《臨床核醫學輻射安全專家共識》和《腫瘤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PET/CT 評價專家共識》等10 個行業指南和專家共識,引領和推動我國放射性核素臨床應用研究發揮了重要作用。自主研發、國際領先的“輻睿智配”全自動放藥配藥系統,已獲專利23項,其中PCT4 項、發明2 項,商標6 個,獲得全國22 屆“高交會”優秀產品獎。
學科筑牢國際交流平臺,推動全球學術合作。2018 年6 月,學科帶頭人、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主任委員李思進帶領全國200 名專家學者參加在美國舉行的來自60 多個國家5000 多名代表的美國核醫學分子影像大會(SNMMI),并代表中國做主旨發言;2018 年10 月聯合美國核心臟病學會(ASNC)首次發起的全球網絡授課被評為ASNC 十大事件;2019 年4 月與ASNC 聯合發起并舉辦首屆中美心臟核醫學高級培訓班;由于對促進國際核醫學發展做出了貢獻,李思進榮獲2020 年度SNMMI 主席杰出貢獻獎,這是該獎項于上世紀70年代設立以來,首次授予中國科學家。
創新我國核醫學“協同創新”的發展模式,創建了山西省協同創新中心和我國分子影像領域唯一的“分子影像精準診療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以此為載體聯合行業學會、高:托幸盜菲笠到⒘斯謐畬蟮暮艘窖вτ煤腿瞬排嘌教,運用線下和線上模式培訓、指導了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600余所醫院的核醫學專業人才,有效解決了我國基層和邊遠地區核醫學“臨床技術水平不足、人才短缺”的短板,有力推動了我國核醫學的快速發展,近3年來,我國核醫學科數量新增23.8%、設備數量新增39.1%;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美國核醫學與分子影像年會我國投稿和錄用文章數量居全球第二位,顯著提高了我國核醫學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
法醫學方向積極開展疑難/復雜案件司法鑒定的關鍵技術研究,在法醫毒物動力學、損傷/死亡機制、復雜親緣關系鑒定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為山西及周邊地區解決疑難復雜案件近千例。參與制定國家公共安全行業標準14項,攜手公安、司法等部門建立毒物中毒、毒品濫用預警體系,依托“大數據”“互聯網+”創建智慧司法鑒定系統,促進了行業規范發展。主辦全國法庭毒物與毒品分析技術交流會、專題培訓及科普講座20余。俳陡?、强花制茵}。為確保人民群眾在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實現“法制中國”做出了突出貢獻。
職業病學方向的早期科研成果長期應用于職業性塵肺治療和職業中毒診斷,經常深入企業進行職業有害因素防制宣講;疫情期間接受新華社內參采訪,為服務企業復工復產提供高端咨詢;制定鋁作業工人健康監護標準和樣品中鋁測定標準方法,服務鋁中毒防制;舉辦第九屆全國毒理學大會,創辦中國環境誘變劑學會環境與神經退行性疾病專業委員會,服務學術共同體,參與山西省職業衛生分級分類管理制定研究,提供職業衛生管理人員、用人單位和職工的不同層次職業衛生培訓,服務健康中國戰略。

圖5-1 “輻睿智配”放射性藥物制備機器人獲中國第五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主賽道金獎,即將產業化

圖5-2法醫毒物動力學系列成果已在全國25個單位進行推廣應用

圖5-3創建中國環境誘變劑學會環境與神經退行性疾病專業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