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創建于1951年,在我省唯一具備完整的本碩博公衛人才培養體系。學科在疾病預防與控制、健康教育與促進、衛生決策與咨詢等領域,創新模式,拓展空間,開展了極具學科特色的社會服務,成效顯著。
發揮學科優勢,促進成果臨床轉化
依托科技惠民項目“出生缺陷防控體系建設及優生優育科技惠民應用示范”,協同基礎醫學研究,探索了全方位的出生缺陷及其他不良妊娠結局篩查、管理、干預、診療一體化新模式,用于防治山西出生缺陷;流行病學團隊在乙型肝炎、宮頸癌等領域攻堅克難,為疫苗接種、臨床決策和個體化精準治療提供臨床依據;在推動統計理論方法應用和重大疾病風險評估方面取得突破,發布新藥上市臨床研究有關統計學技術的專家共識。

(國家科技惠民項目“朔城區出生缺陷防控”宣傳培訓會)
踐行公衛使命,助力抗疫詮釋擔當
承擔多項山西省新冠肺炎疫情專項課題,為疫情防控提供最新科學依據;參與編寫《高?Х酪吖ヂ浴芬皇,為開學疫情防控提供重要指導;編制《新冠疫情防控口袋書》,參與錄制“疫情防控開學第一課”,為山西高校和海外留學生提供防控指南;116名公衛學子參與家鄉疫情防控工作,貢獻山醫力量。

《高校開學防疫攻略圖書》
參與決策咨詢,服務公共衛生事業
依托中國工程院重大咨詢項目“我國公共衛人才培養戰略研究”,對未來我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提出六項重大戰略性建議,已被教育部采納并實施;深度參與我省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供政策咨詢服務,指導醫保和醫院綜合改革,促進區域醫療衛生發展;探索職業衛生分級監督模式,指導改進勞動條件,切實降低職業暴露人群的發病風險。

(我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戰略研究—課題啟動會)
舉辦學術會議,共享科研學術資源
舉辦大型學術會議,搭建學術交流平臺,推進教育資源共享。5年共承辦統計遺傳與基因組學國際研討會、中華醫學會第六次全國公共衛生學術會議、中國毒理學會第九次全國毒理學大會、晉冀魯豫流行病學學術會議等大型會議11。4623名公共衛生領域學者參加。

(我校舉辦第三屆統計遺傳與基因組學學術研討會)
開展公益服務,增進人民健康福祉
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服務全民平衡膳食、食品安全、慢性病防治等科學普及,程景民教授作為全國食藥科普十大新聞人物、國家首批健康科普專家庫專家,參與全國首檔食品安全欄目《舌尖上的安全》在太原電視臺播出700多期,總時長7620分鐘,在騰訊視頻同步播出,點擊量達1000W+。服務全科醫生、衛生監督人員等行業人才培訓,服務脫貧攻堅,為社會培訓健康領域專業人才5000余人。促進全民健康,建設健康中國。

(山西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山西省營養學會營養志愿者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