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公示了2021年度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評估結果,我校細胞生理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通過五年定期評估,結果為良好。
教育部組織的重點實驗室五年定期評估工作于2021年7月啟動,9月召開初評會議,11月下旬召開綜合評議。評估會議專家組根據《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評估規則(2015年修訂)》,從研究水平與貢獻、研究隊伍建設、學科發展與人才培養、開放運行管理等方面開展評估。通過聽取實驗室五年以來的工作匯報,并對提交材料進行審核后,討論形成評估意見。

(學校細胞生理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通過2021年度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評估)
學校黨政領導高度重視2021年度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考核評估工作。2020年啟動迎評工作后,校黨委書記張俊龍、校長李思進科學謀劃、統一指導,并多次組織召開會議安排部署。校領導多次主持召開工作協調會,制定迎評工作方案、參與評估材料準備和現場答辯,對實驗室軟硬件建設和條件改善進行了指導。

(校黨委書記張俊龍現場指導實驗室評估和答辯準備工作)

(校長李思進現場指導實驗室評估和答辯準備工作)

(學校聘請校外相關專家對實驗室評估準備工作進行指導)
在迎評工作準備過程中,學校多次邀請國內同行專家對細胞生理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和迎評工作進行指導,并赴兄弟院校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進行調研和交流,對照評估指標體系,突出特色、挖掘亮點,找準問題、明確方向。科學技術處與重點實驗室全體成員凝心聚力、精心準備,高效完成實驗室各項評估準備工作,高質量完成了實驗室近5年工作總結報告及相關材料。2021年9月17日,實驗室主任曹濟民和部分實驗室研究骨干參加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組織的線上實驗室工作匯報和答辯。

(學校多次組織細胞生理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進行階段性迎評準備工作會議)

(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全體會議)
2017年以來,實驗室依托生理學國家重點學科、細胞生理學山西省重點實驗室以及多個一級學科開展系列科學研究,旨在解決重大疾病的生理和病理關鍵技術難題。

(細胞生理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曹濟民及部分骨干參加線上答辯)
在科學研究與貢獻貢獻方面,實驗室承擔了各類科研項目156項,在基礎理論創新、研究成果轉化和儀器研發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獲批國家重大、重點項目資助,發表高水平論文129篇,主編專著及教材26部、參編16部,產生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榮獲多項省部級重要獎項。
在學科發展與人才培養方面,實驗室先后引進和培養了包括“杰青”“優青”和“萬人計劃”在內的多位學術骨干,柔性引進青千和優青等高素質人才,培養博士生134名、碩士生549名,獲得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2項,32人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并做口頭報告、7人次在國內外專業學術會議獲獎。
在開放運行管理方面,實驗室與國外多個國家的實驗室建立了良好的國際合作交流關系,連續13年舉辦了“科研機構和大學向社會開放”活動,讓更多大中小學生走進實驗室,拉進科學和百姓之間的距離,提高了科普水平,此項開放活動曾受到科技部政策法規司和全國科技活動周組委會辦公室的表彰。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等學校學科建設、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培育國家級科研基地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細胞生理學實驗室2007年獲批省部共建細胞生理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17年通過教育部驗收,成為細胞生理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實驗室將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向臨床研究的轉化,進一步加強人才引進和培養,進一步重視多學科交叉,進一步發揮重點實驗室的示范引領作用,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服務社會方面做出更大貢獻,為有力促進我省轉型發展和《“健康山西2030”規劃綱要》目標的實現而奮斗。
(文/李奕穎、封啟龍;圖/李奕穎、王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