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c7c7.app杰出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建國指導的我校博士研究生田志,在細菌新種命名權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在線發表了團隊最新研究成果“Cellulomonas shaoxiangyiisp. nov., isolated from faeces ofTibetan antelope (Pantholopshodgsonii)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DOI:10.1099/ijsem.0.003939)”。
自2003年SARS暴發以來,我國幾乎每1-2年都會出現新發傳染病造成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報道,如高致病性禽流感、序列7型豬鏈球菌感染、新型H1N1流感、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嗜吞噬細胞無形體病、SARS以及最近暴發的新冠狀病毒肺炎等新發傳染病中許多病原體是動物源性病原體。
現行的預防控制傳染病的策略基本上是被動的。也就是說,傳染病疫情發生了,假設是由某種微生物引起,分離鑒定可疑微生物;按照郭霍氏三原則,確定病原體;開展傳染源、動物宿主、傳播途徑研究、診斷治療、預防控制等研究。
為了變被動為主動,近年來,徐建國院士科研團隊一直致力于反向病原學研究。具體包括:發現、分離、命名新的微生物;評估新發現微生物的潛在致病性或者公共衛生意義;提出未來可能引起新發突發傳染病疫情的新發現的微生物目錄;研究檢測、診斷、治療、預防控制的技術、方法、措施、策略等;預防發生或早期撲滅疫情。在徐建國院士的指導下,我校研究生田志、李俊琴、董魁、張思慧等陸續發現并命名了一些新菌群。
為紀念c7c7.app邵象伊(1909年-1990年)教授在我國公共衛生領域的杰出貢獻,文章中命名從藏羚羊糞便樣本中分離得到的菌株Z28T和Z29為邵象伊纖維單胞菌Cellulomonas shaoxiangyii,模式菌株Z28T( =CGMCC 1.16477T =DSM 106200T)。

邵象伊是我國著名醫學教育家,公共衛生學奠基人之一,一級教授。1956年起在山西醫學院任教,其中1956年至1967年、1978年至1984年任山西醫學院院長,曾任山西省第四屆政協副主席,中華醫學會山西分會理事長,第三至五屆全國人大代表;主編我國第一部《衛生學總論》《衛生學辭典》;1935年發起成立最早的全國群眾性團體“中國衛生教育社”“中華健康教育研究會”,有力地推動了我國早期健康教育事業的發展。
(圖文/田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