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衛生學院勞動衛生學教研室路小婷副教授團隊于2021年1月在top2區期刊《Chemosphere》(影響因子:5.778)發表了題為“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occupational aluminium exposure on workers' cognition”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利用縱向研究的方法揭示職業鋁暴露對工人認知功能的影響,提示持續鋁暴露能夠損害工人的總體認知能力,尤其是情景記憶功能。本文的第一作者為我校路小婷副教授,牛僑教授和路小婷副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鋁在生產生活中含量豐富、應用廣泛,大量研究已經表明了鋁是具有神經毒性的金屬。職業鋁作業工人長期暴露于高鋁環境,可以引起神經毒性,主要表現為認知功能出現障礙。我國不僅是鋁業生產大國,也是鋁消費大國,但國內缺乏職業鋁暴露對工人認知功能影響的縱向研究。
該研究以國內某鋁廠的電解工為研究對象,調查從2014年開始,每兩年進行一次隨訪,調查內容包括工人基本信息、工人血鋁濃度、工人認知功能。研究中,以工人從2014年至2016年認知得分變化作為因變量,以血漿鋁濃度為自變量。研究結果提示,隨著血漿鋁濃度的增加,認知得分顯著降低;連續暴露兩年后認知功能下降的可能性越大,即認知功能下降的風險增加,揭示持續的鋁暴露會損害工人的總體認知功能,尤其是情景記憶功能。
該研究僅報道了兩年期的隨訪研究,該項目目前還在進行中,以期更加完善地評估職業性鋁暴露與工人認知功能之間關系,可以為制訂職業鋁暴露工人健康防護提供參考依據。
(文/徐詩夢)